高三 历史教案 世界格局的变化教案(三)

2016-11-01 13:49:13 来源:精品学习网

   1.概念及特点:

  (1)概念:它是以知识资源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形式。它是一种以知识创新为主要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特征:低失业、低通胀、低赤字、高增长。(三低一高)

  2.背景(原因):

  冷战结束后,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

  (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3.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首先出现。

  4.三种经济形态:

  (1)农业经济: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基础。(工业革命前,追求田地多、人口多)

  (2)工业经济:以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基础。(前两次工业革命后,交通发达,工厂林立)

  (3)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网络发达,环境优雅)

  5.相互关系:

  产生 促进

  全球化 → 知识经济 → 可持续发展观

  ←

  推动

  (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可分为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两类)

  1.生态平衡破坏

  (1)表现:如沙漠化、淡水资源缺乏、大气和水污染加重、气候恶化等。

  (2)策略:可持续发展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

  (今天的发展不以牺牲明天的利益为代价,不寅吃卯粮)

  2.地质灾害 (如海啸、地震等)

  3.恐怖主义 (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中国反"东突";日本东京沙林毒气事件;美国纽约9o11恐怖袭击等)

  4.毒品走私

  5.公共卫生事件 (爱滋病、非典、禽流感等)

  (3)科技方面:以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经济结构、生活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四.科学技术

  (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时间: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2.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为代表。

  3.原因:

  (1)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质能关系式-曼哈顿工程)。

  (2)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战期间和战后)。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快: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提高技术水平,技术扩展科学领域)

  3.透: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出现专业化和综合化两大趋势。

  (补充:4、社:科学技术社会化。公司、国家、跨国参与科技投资与管理)

  (三)新科技革命的成就

  1.核能:美国原子弹,苏联核电站。

  2.电子:电子计算晶体管,超大规模集成电。(美国)

  3.航天: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升空。

  4.生物:重组DNA,克隆多利羊(英),人类基因组。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责任编辑:郭峰)

分享“高三 历史教案 世界格局的变化教案(三)”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