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3 最全期末知识点汇总(二)

2016-10-31 13:44:10 来源:学习啦

   1、荒漠化

  荒漠化类型包括: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其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并不一样。

  [成因分析] 沙漠化的一般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物质条件: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一般发生在林牧交接带、农林交接带,如河西走廊)

  过度放牧(一般发生在畜牧区,如**草原)

  过度开垦(一般发生在农牧交接带、农林交接带,如河套平原)

  ②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点状或斑状沙漠化)

  [防治措施] 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① 设置沙障工程、拦沙固沙

  ②(若有河流)建设蓄水工程、防漏工程、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

  ③ 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

  生物措施:

  ① 封沙育草,构建乔、灌、草结合的防沙林带

  ② 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调节农、林、牧用地

  ③ 推广省材灶;(林牧区)营造薪碳林,兴建沼气池;(牧区)培育人工草地,利用风能,太阳能 管理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2、水土流失

  [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

  ① 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

  ② 地貌:丘陵山地面积广,多坡地

  ③ 土壤:(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

  ① 破坏植被

  ②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 取石、开矿

  [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① 修建排水沟

  ② 修筑梯田、垒建小坝,减小坡度

  生物措施:

  ① 保护现有植被,植树造林、种草,恢复已破坏植被

  ② 退耕还林、还草

  ③小流域综合治理蓄水保土

  水土流失影响 ①气候变得更加干旱 ②地形的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③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单产量降低 ④黄河含沙量增大,下游河床抬高,洪灾加剧 ⑤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加剧 ⑥生态环境恶化,植被更加稀疏 (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

  3、洪涝灾害

  [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

  ① 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持续时间长,多暴雨(季风降水、台风、厄尔尼若现象等)

  ② 水文:河道弯曲,集水区域广,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③ 地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排洪速度慢

  人为原因:

  ①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② 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

  ③ 不合理开发占用河道,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① 中上游修建水坝

  ② 中下游修建、加固大堤,修建分洪区

  ③ 疏通河道,清除河流与湖泊淤泥

  ④ 裁弯取直

  ⑤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生物措施: ① 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② 退田还湖

  4、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湿润地区(山区、河流上游)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地、减少水土皳 失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防止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

  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3、保护雨林的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高二地理必修3 最全期末知识点汇总(二)”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