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

2016-10-30 21:14:42 来源:逍遥右脑记忆

   1.创设情景提问

  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

  2.开门见山提问

  所谓开门见山的问,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但起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同时还能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时等,常用这种问法。

  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适时提出这些问题都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穷追不舍提问

  适时采用递进式地穷追不舍地提问,即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问,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而且还能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4.反问

  反问就是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而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因此,在学生易产生错误处进行提问,教学做到防患未然,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诱思式提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6.层次分明的问

  层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例如: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有助于学生归纳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思路,更加辩证的记忆和复习。

  总之,教师满堂灌不对,满堂问也不好。一节课的收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技巧,适时、适度的提问,将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点上;分析学生,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研究教材,问在学生有疑难处。”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从“无疑,有疑,敢疑”到“善疑”的勤奋好学的一代栋梁!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高二数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