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王安石变法

2016-10-29 19:16:58 来源:爱学啦

   1.变法背景

  (1)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形成了“三冗”局面,北宋积贫积弱;军费开支高涨。

  (3)庆历新政失败,统治危机更加严峻。

  3.历史影响

  (1)进步性

  ①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初步扭转了“积弱”的局面。

  (2)局限性

  ①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免(募)役法对穷人来说成为沉重的负担。

  【拓展提高】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

  (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高考真题例解】

  1.(2013年高考山东卷)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解析] (1)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如“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民间怨恨新法”等。(2)问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既要看到话本的史料价值,又要注意其可信度。

  [答案] (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2.理财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1)依据材料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指出在变法中是如何实践的。

  (2)上述理财思想在今天有何借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阅读、分析、归纳理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不独费出之无节”“生天下之财”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回答。第(2)问,紧扣在今天有益的体现,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

  答案:(1)思想:反对增加赋税;提倡节俭省财;发展天下生产(生财、聚财、用财)。

  实践:市易法、募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等。(任答3点)

  (2)注意减轻民众负担,关注民生;提倡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重视财富创造,增加收入;放眼天下,广开生财之道。(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

  (1)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形成了“三冗”局面,北宋积贫积弱;军费开支高涨。

  (3)庆历新政失败,统治危机更加严峻。

  3.历史影响

  (1)进步性

  ①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初步扭转了“积弱”的局面。

  (2)局限性

  ①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免(募)役法对穷人来说成为沉重的负担。

  【拓展提高】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

  (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高考真题例解】

  1.(2013年高考山东卷)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解析] (1)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如“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民间怨恨新法”等。(2)问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既要看到话本的史料价值,又要注意其可信度。

  [答案] (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2.理财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1)依据材料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指出在变法中是如何实践的。

  (2)上述理财思想在今天有何借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阅读、分析、归纳理解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不独费出之无节”“生天下之财”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回答。第(2)问,紧扣在今天有益的体现,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

  答案:(1)思想:反对增加赋税;提倡节俭省财;发展天下生产(生财、聚财、用财)。

  实践:市易法、募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等。(任答3点)

  (2)注意减轻民众负担,关注民生;提倡节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重视财富创造,增加收入;放眼天下,广开生财之道。(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王安石变法”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