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商鞅变法

2016-10-28 11:52:34 来源:爱学啦

   1.背景

  (1)时代特征

  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益活跃。

  ②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④文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2)各国改革

  ①春秋: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

  ②战国: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2.商鞅变法

  (1)经济: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

  (2)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等爵制,建立什伍组织。

  (3)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变法特点

  (1)理论武器:法家学说。

  (2)措施:措施全面,核心是奖励“耕战”,实行“法治”。

  (3)方式:注重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4)性质:新兴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化改革。

  (5)影响: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历史影响

  (1)进步性

  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2)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特别提醒】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秦孝公全力支持,信任商鞅;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

  启示: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

  【高考真题例解】

  (2013年南京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战国策》

  材料二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商君书》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简析秦国民风变化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考查商鞅变法,以及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1)(2)(3)问充分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归纳作答即可。(4)问要结合前三问,从转变民风的重要性、措施和作用等角度思考。

  答案:(1)特点:尚武(强悍);轻义(重利);缺乏诚信。(任答2点)

  (2)措施:刑罚平等,废除贵族特权;采用分权办法,加强官吏职权管理;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重视农业,让农民专心务农。

  (3)影响:治安稳定,社会和谐;百姓富足,国家富强;人民勇于为国战斗,军队战斗力增强。(任答2点)

  (4)启示:改革须关注民风问题;合理制定与严格执行法律制度是引导民风的重要手段之一;转变民风有利于凝聚力量(或社会和谐)。(任答2点)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商鞅变法”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