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改革之“新概念”

2016-10-24 13:36:28 来源:简单学习网

   课程,作为一种具有生命活力的复杂事物,其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总是通过一轮一轮的改革得以表现.而在针对课程所实施的一轮一轮改革的比对中可以发现: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和意识上的冲击最烈,因而在引领教育教学的运作自觉纳人科学的轨道运行方面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在“物理课程改革”的标题下,本节针对《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其中所提出的理念、针对“新理念”和“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以及对实施教学的教师的职业素养所提出的要求等作一些理性的阐述,

  如果要考量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所带来的意识层面上的冲击,则应该认定: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理念”引领着我们对教育教学形成了全新的认识,所以其价值、意义和地位便自然而然地被推向了无可争议的首位.而若细致品味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理念”,则两个基本问题便自然地显现出来:课程改革都带来哪些“新理念”?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理念”的核心是什么?

  1 . “新课程”的“新理念”

  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理念”,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中已经分别针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引发我们对教育教学形成全新认识的“新理念”有下面几个方面.

  ( 1 )关于“课程目标”的“新理念”― 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体系中的“高中物理课程”为了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使之能够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在“课程目标”的确立上提出了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构成的“立体化”三维目标体系,从三个层面实施对学生的影响,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2 )关于“课程结构”的“新理念”― 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由于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所以相应的课程在结构上首先应该得到尊重的就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又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空间具备着“因人而异”的特点,还由于即使是某一个特定的学生其智能空间也具备着“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相应的课程结构在尊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很自然地对课程结构提出了在“重基础”的同时体现“选择性”的要求.

  ( 3 )关于“课程内容”的“新理念”―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由于物理学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文明进程同步,与科技的发展水平适应,与人灯的生活方式相关,所以高中物理课程应该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就曾多次针对“物理课程内容跟不上物理学发展”提出过自己的看法;笔者也曾在10 年前意识到,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应该“重心后移”,以适应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并在特定的场合下呼吁过.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基础性”和“选择性”, 与前文针对“课程结构”所说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是有所区别的。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物理改革之“新概念””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