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知识点复习: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2016-10-19 13:07:21 来源:学习方法网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责任编辑:卢雁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分享“高一政治知识点复习: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