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解析高考五大骗术
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每年都有人在这段时间利用高考落榜和分数不理想的家长考生想上大学的心里来进行欺骗,那么这种骗子人群一般都有几种方法呢,今天育路网小编给各位考生盘点一下高考常见的5大骗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警惕报考。
骗术1:虚假大学欺骗招生
一些虚假大学(即通常所说的“野鸡大学”)使用与正规招生院校相近的名称,混淆视听,使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骗术2:以“内部指标”做诱饵
某些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部门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能通过关系弄到“内部指标”帮助考生入学,以此为由收取巨额介绍费或录取费。家长一旦付了钱,他们就逃之夭夭。
骗术3:冒充高校人员行骗
骗子自称为某高校招生人员,携带有某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见了考生和家长,滔滔不绝地吹嘘,诱骗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骗取家长信任之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并暗示自己可以帮忙。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慷慨出手,结果上当受骗。
骗术4:混淆招生类型
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网络学院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骗术5:伪造院校网页“钓鱼”
近些年很多骗子盯上网络。某些不法分子伪造院校网页,设置报名入口,骗取考生登录填报,以此获取考生个人信息,有的还回复“已被录取”,进行招生诈骗。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强,不法分子借助技术手段,行骗花样更多,这给考生和家长防范、识破骗局增加了难度。
小编提醒:随这时代的变迁,骗子一批次一批次的落网,那么片中的技术也是越来越高超,那么我们在报考期间要了解和保持自己清醒的认知,通过正规的渠道来了解自己需要的事情。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贪恋一些小便宜,和相信一些内部指标。那么相信你会避开很多骗局。
(责任编辑:孙龙)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