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冷热背后的时代因素有哪些
专业的热门与否一直是各位家长和考生所关注的重点,热门专业代表着近几年的好就业高薪酬专业,冷门专业则代表着难就业专业,那么为什么专业有冷热之分呢,今天育路网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影响专业冷热之分的时代因素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社会需求、行政调控和考生预判的产物,专业的冷热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尚未分化,诗歌、文学以及思想讨论成为一代年轻人的追求。随着改革开放走向深化,涉及外贸和商业的外语、国际贸易等成为最受欢迎的专业。21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产业崛起,IT相关专业走过了大起大落又再度复兴的曲折历程。而最近十年,经济和金融行业的高额利润吸引了大批顶尖人才投身其中。同时,随着国人经济状况的改善,20年来大众选择中根深蒂固的“经济决定论”也出现了动摇,有更多的孩子追随自己的兴趣选择文史等“钱景黯淡”的专业。
专业的冷热取决于行业产业的需求。“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工程相关专业也随着对趋势的预测火过一阵。虽然这个专业符合人类健康前景和科技发展的方向,可由于相关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就业容量有限,一阵风过后迅速由热变冷。
就业能否体面,也是考生和家长考虑的重要方面。地矿类、土建类专业虽收入尚可,但往往不在首选之列。厦门大学教授张亚群表示:“城乡、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与这些专业相对应的工作环境差异也大,如果想要吸引更多人才,还需要政策配套,提高生活质量,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
作为每年的社会热点,各省区市文理科高考状元的去向引人注目,更是专业冷热的风向标。近些年,这些佼佼者多为金融、经济学专业录得,这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体面高薪的就业前景决定的。马陆亭认为,状元、顶级人才追捧就业“香饽饽”存在很大的误区。“任何社会顶尖的人才都是不愁就业的,如果因此将自己限制在狭隘的领域,反而浪费了天赋。我倒建议他们往复合型的方向发展。”
小编提醒:对于热门冷门的说法,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清楚,这永远是一个‘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现象,大概10年一个起伏是正常的,冷热在不断转换。能走多远不取决于你从事了什么行业,而是努力程度。
(责任编辑:孙龙)
分享“专业冷热背后的时代因素有哪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