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才适合复读
复读,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是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已经在因为这次的高考失利而准备复读了,那么复读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要重新投入一年艰苦的备考,身心都受到不小的压力,所以小编认为,高考“失手”的学子在考虑复读决定时还要谨慎三思。
1.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考生应该先对自己获得这个分数的原因做一个梳理:是学科知识没复习好,还是考的都不会,会的都没考呢?如果是身体原因,如突发急病,也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平时顾得了学习却没顾上健康,是不是生活规划没安排好?正确认识没考好的原因,直面它,是决定复读与否的关键第一步。
2. 这次考试哪个科目失手了?失手的分数是不是在历史最低值以外?
今年不少考生反映“栽”在数学上面,但“水涨船高”,全省排名说明了一切。考生不应贸然觉得自己某科分数不高是“偶然”,更应归因于自己没有掌握好该学科的知识。专家认为,“假如高考分数是在自己历史极值以内上下波动的话,就不属于失手,而是应得的分数,很有可能是自己的知识缺陷没能及时补救的结果。考生需要想想,一年以后就可以补救吗?”
3. 假如复读,我能否定下心来重新复习一遍旧知识?
整整一年的重新复习、12个月的重新起跑、陌生的同学、似曾相识的知识板块,求的就是一年后的分数快感?老师们普遍认为,高考充满变数,分数与模考、平时成绩相比有浮动很正常,而且年年情况不同,来年考未必就更好。如果到时没能有真正的提升,又该如何面对呢?
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表明,重大考试的时候心态是内因,发挥正常和不正常是过往多次模拟考积累下来的最终结果,极少发生成绩超常发挥或严重下滑的情况,也可以说,一切偶然皆必然。“除非是因为急病或意外事故,否则高考拿到的成绩通常都是真实水平的反映。复读,还是要慎之又慎。”
建议
与实际水平严重偏离者才适合复读
1. 重本线徘徊,失手掉到二本的考生未必适合复读
他认为,学生如果一模二模均在重本线徘徊,但高考失手了30分到50分,一下子掉到了只能报考二本院校的排位和分数,心理落差很大。这样的学生虽然看起来很可惜,似乎只差一次机会,但是,“很明显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应对大考时的心态不稳。复读后下一年就一定能上重本吗?也未必。其实大学毕业后工作一年所获得的经验能力,可能比复读一年的读书时间更有价值。”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阶段,如果每次失败都想重新再来,人生哪有那么多重来的机会?“建议考生把重点放在好好规划大学四年的时光上,思考如何在大学里变得更优秀。”
2. 高考失手100分左右的考生可以考虑复读
对于高三时就已有明确目标去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的考生,如果高考分数离自己实际水平相差100分左右,产生了严重偏离,那么较为适合复读。“但是特别提醒的是,明年依然是全国卷,难度还在那里,复读要认真考虑这个因素。”
3. 耐不住寂寞者、专科水平学生谨慎复读
复读考验的是学生的坚持和毅力。根据过往情况,很多学生坚决要复读,但是在进入真正艰苦的复读时,又走回上年的死循环——不会的很可能还是不会,该玩的时候还是玩,忍耐不住备考的寂寞。“这种学生很容易受影响,看到原来的同学放假了、旅游了、上大学了,自己还在原地苦读,就感到后悔复读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复读之后还是原来的成绩,多考10-20分意义并不大。”
小编提醒:对于专科学生,更需要正视自己的能力,硬要把自己搬到不适合的位置上不一定是好事。大学需要的学术探究能力更高,有时学习专科专业更适合某些学生,技术型人才未来发展也可以非常好,不一定非要上本科读大学。
(责任编辑:孙龙)
分享“什么情况下才适合复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