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数学为什么要考这些题?(2)

2016-06-11 11:03:37 来源:人民日报

  数学:考查观察、归纳、演绎、建构的思维过程

  崔君强介绍:“2016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的题目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强调探究性、应用性。在关注考试选拔功能的同时,更关注发展功能,让所有学生尽可能多表现出数学学习的成果。”

  很多人觉得,高中阶段做了那么多题,学了那么多数学知识,但走向社会后却几乎用不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崔君强说,数学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不断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而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比如北京卷理科第六题,通过三视图,一道小题就考查学生“直观感知、观察发现、空间想象、运算求解、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

  在崔君强看来,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不是只有抽象的数学知识才是数学。比如,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做出有条理的决策,就离不开分析比较、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分类讨论等,就要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套用“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数学就是“当一个人把数学知识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崔君强表示。

  作文:好的作文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当然,今年部分试题也引发了专家们的担心,比如浙江省作文试题,关注的是虚拟与现实。“尽管浙江省经济发达、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省内依然会有部分农村考生不了解什么是虚拟现实,没有接触过VR技术。这样的命题,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些考生的不公,也需要进一步思考。”有专家分析。

  “作为一名一线中学教师,我更关注看到考题之后,学生的感受,以及这样的命题思路将在未来如何引导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开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认为,“评价一个题目的好坏,应该看其能否调动起学生的日常积累,如价值判断、文化积累、思维质量、表达水准。对作文题目而言,高考为限定写作,在特定时间内能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题目就是好考题。”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今年的命题就能够让中学语文老师充分认识到,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要让学生大量读书、关注生活,同时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余党绪说。

  数学:要强化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作为教学的“指挥棒”,温儒敏觉得,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总体上来说会对语文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甚至会起到纠偏作用。“前些年很多学校由于偏重应试教育,写作教学教的大都是‘套作’的技巧。去年高考出现‘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结果大家几乎又都扎堆训练。然而今年的作文题并没有沿袭去年的题型,而是回到话题作文,这对那种纯应试的押题、套题的做法无疑是当头棒喝。”

  对于未来,连中国表示,高考语文试卷提升的空间还挺大。“阅读可以分为实用性阅读和精神式阅读。实用性阅读固然能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很多帮助,但看似无用的精神式阅读也必不可少。”然而,在一些省份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更多的是实用性文本的身影,精神式阅读文本却正在淡化。“这就像是孩子们的另一条腿,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心灵的成长、构建精神的格局,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积淀,走向社会后他们可能会‘跛脚’。”

  当前数学高中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中,此次修订更加关注对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数学的语言诠释世界的能力。另外,在阅卷过程中,也要加强过程性得分,不能唯结果论。王光明说。

  雷晓莉认为,今后的数学考试,要想办法降低题海战术的效果,让“刷题”不再成为提高分数的法宝。“通过创新形式,让试题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真正素养。”雷晓莉说。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保继光建议,可以研究和推出更多开放题型,这类题没有统一答案,而是设置日常情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明年,上海、浙江迎来“新高考”,其它省份也将陆续跟进,对此,有学者谈到,“未来命题该如何体现改革的思路与成果,这些都是教育界始终在讨论的重要话题。高考在完成好‘一点四面’的任务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创新命题形式,如何更有效地体现课改的效果,凸显时代特色,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卢雁明)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分享“2016年高考语文数学为什么要考这些题?”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