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的答题方法

2016-05-11 13:16:43 来源:学习方法网

   高考就要到了,作为一个高考文科生,那么高考地理该怎样的得到更高的分数呢,高考文综中的地理学科一向是考生们头疼的科目,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寻找一些高考地理的答题方法,希望你能在其中寻找到帮助你的信息。

  多思列纲,明确方向

  考生拿到试卷后,先应浏览试卷,了解试卷考查的主干知识点的分布及整份试卷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答题切勿随意,每一题都需认真思考,应在草稿纸上罗列出答题提纲和要点,明确答题方向。切不可边写边想,因为一旦出错,涂涂画画,重新再写,不但占用较长的答题时间,还会出现答题要点不突出,答题缺乏逻辑性,答错方向错误等现象。“多思列纲”,即提醒考生应延长思考时间,尤其是非选择题,每一问的思考时间与答题时间应大致相等。过短的思考时间,会导致缺乏思维深度。罗列答题提纲,有助于实现答题的完整性,突出答题要点。“明确方向”,一方面要了解该试题考查哪些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要明确该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说明还是综合、是描述地理现象还是阐释和论证地理问题。这不仅有利于考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还有助于考生迅速找到答题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组织答题语言。

  前易后难与难前易后 

  “前易后难”是指试题的编排结构一般是将容易试题放在前面,难题放在后面,这有助于考生逐步过渡并适应试题。考生在做题时原则上要按照试题顺序作答,但试卷的难易编排顺序往往是波动式的。以选择题为例,各组试题按先易后难排列,而每组试题的各小问也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综合起来呈现波动式上升的难度特点。“难前易后”是指试题如果在获取和解读新材料、新情境等方面较难,则试题的设问一般比较容易,因此,考生只需认真读题并积极思考即可,不必过分害怕此类试题。

  重要先写,宁多勿少 

  考生应该将重要的内容写在前面,相对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答案的要点与要点之间用分号分开,或用序号标注出来,使答题要点一目了然。作答时,如果不能确定有些内容要不要写,本着“宁多勿少”的原则,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尽量都写出来。例如指出某区域气象灾害类型,考生可从气温、降水、风等气候要素分析,除了应写出干旱、洪涝、寒潮或低温冻害等能确定的内容外,还可以写出大风、风沙、暴雨、高温酷暑等自己不能确定的内容,来提高得分率。

  描述过程要完整 

 

  试题常要求考生从原因上分析,考生在作答时可从根本原因开始,写出直接原因,再指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最后指出可能产生的影响。不要怕啰唆,有些语言可能有不同的地理含义,属于不同的得分要点。例如描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时,可以回答“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等,前者表示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后者则反映该区域的大气环流,两句话看似重复,实则差别很大。这样的答案远比只写“位于赤道附近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好得多。

  保持平常心,找好重点,多多练习,保持答题效率,相信自己,不要懈怠,小编相信你会考到一个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孙龙)

分享“高考地理的答题方法”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