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命题多创新

2008-11-28 10:20:47 来源:
 2008年高考即将落下帷幕,各科试题都已经浮出水面。纵观08年高考,今年试题出现了哪些新动态、新走向?新课标实施后,试题难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改变对考后填报志愿地区的考生起着怎样的引导作用?09年高考的备考工作又可以从今年的高考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为帮助广大师生、家长了解今年高考的最新情况,高考频道特别邀请北京新航道学校高考语文首席专家董晓平于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做客嘉宾聊天室,针对北京语文试题为广大网友进行详细解析。现在聊天已经结束,以上为节目音频。以下为本次访谈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今天嘉宾聊天室,全国高考已经结束了,我想很多同学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填报志愿的工作,现在大家的任务就是放松,把分数好好评估出来。今天在我们聊天室的节目当中,我们依然为大家请到了我们的老朋友北京新航道学校高考语文首席专家董晓平老师来到聊天室和我们进行聊天,今天全国考试都结束了,同学们应该说很轻松了,我不知道您现在心情是怎样的?
  董晓平:我现在心情是比较紧张,因为马上要开始阅卷的工作了,另外也有一种很期待的心情,就是期待着考生交出一份成功的答卷,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语文科目考试考生整体情况:
  主持人:对,语文考试应该说是第一科考试,我相信您现在已经对这个考题有了一个比较大致的了解了,您能不能给我们大家先来说一下语文科的大致情况怎么样?
  董晓平:今年语文科的考试总的来说是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高度吻合的。另外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的分布情况和去年也有比较强的一致性。我觉得这样的一种平稳的态势,对学生高考是有好处的,因为第一天第一科考试学生难免有一些紧张,但是一打开卷子看到这样的,尤其今年答卷形式又有变化,学生在试题上看到和自己平时模拟练习大的方面比较接近的题目,学生就容易把紧张的心情舒缓下来。所以总的来看,我觉得这份试卷还是比较平稳、比较规范,但是其中有些题也不乏新意。
  08年语文考题的创新点:
  主持人:你给我们大家举例子介绍一下有哪些新意,我今天您也在介绍采访的时候说过,比如有一道文化常识题当中的题还是需要留心的,你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说一说这些新意都在哪里?
  董晓平:好的,我就着重把新意的题目聊一聊,比如第一道题考字音字形的题目,过去是用两道题来考,现在合在一道题里,它的意义在于去年北京市只考了字形,没有考字音,这样有的学校老师同学复习的时候觉得这个字音到底应该怎么办?今年试题里面把字音字形合在一道题里面考,实际上传达一个信息,就是命题还是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大家还是应该全面复习。但是字音字形合在一起,是不是增加了题目的难度呢?其实并没有。
  那么把字音字形合在一起考,实际上这个题目的难度并不大,就是在字音字形上任何一个你发现有错误的地方,排除这个选项就可以了,有些很明显的错误很容易就能排除了。d这一项为了让同学们降低难度,给了两个错别字,这样的话,学生整个做下来这个题就不难了,所以有新意并不意味着题目的难度会增加。
  文学常识题出新:
  第一大题还是比较有新意的,就是曾经提到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今年是有4句古代的诗文,每个诗文里面都对照着一位文学家,让考生来判断一下,这句诗文当中所对应的那个文学家是谁。其中有一个铁板铜琶这里面给两个文学家让同学来讲,一个是苏轼,一个是辛弃疾,有的同学一看就选了苏轼,结果就错了,如果仔细一看,“继东波”,一比较,那还是应该选辛弃疾才对,这些新意都是挺好的。
  文言文阅读创新点:
  今年文言文阅读里,它也有一些与往常不一样的,比如说文言文第6题,往常都是单音节的诗词,因为古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但是今年换的是双音节为主,这个跟现代汉语接近,另外也换了一个角度,使得题目每年都有一点变化,这种变化给考生带来一种很新鲜的感觉,但是难度并没有增加。
  再比如原来考成分补充,现在把这个题换了,换成一个对文中句子,句意的理解,实际上有点相当于考一个翻译,不过不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写这个翻译,而是命题人把这个句子的意思翻译在那儿让学生判断一下翻译的对还是不对,但实际上也还是重在考察理解能力。
  因为这几年断句和翻译,断句单有一道题,翻译老没有考察的机会,这次文言文里面用这种方式把翻译能力的考察也来进行一下,使得文言文阅读能力整体考察更完善,这种有创意的做法也应该是很好的一种安排。
  诗歌鉴赏梯度拉开:
  今年的诗歌鉴赏题是一道增加分数的题,也是同学们都着力下了工夫准备的,这首古诗选的是顾炎武的一首,这个10分的题就跟过去7分不一样了,7分就是两个题,两个小题,现在变成三个小题,这三个小题里面实际上存在着梯度,第一个小题是对诗中诗句的理解,采用选择题的方式,这实际上降低了难度,等于给学生一些诗句理解上的提示。第二个台阶就是对诗里面重点词句的含义的理解,对词语的使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进行考察,这就有一点难度了。
  到第三题就考对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做简要分析,这个难度就相对更大一些了。最后这道题难度就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答得出来了,但是这个也给搭了一个台阶。那就是说顾炎武这个诗风和杜甫比较接近,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这样的话前面搭了一个台阶。如果考生对杜甫这种成语顿挫诗风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掌握的比较好,那么他很容易联想到杜甫成语顿挫的诗篇,然后联想到顾炎武的诗风,把他悲怆这种风格加以分析,那也还是能够答出题目里面的要求。
  这种诗歌的考察在前几年里面,曾经在05年的时候有一次也是三个题目,题出的很漂亮,但难度比较大。今年这一次和那次比觉得难度上并没有像那一年那么难,但是今年的三个题这个梯度安排的比较好,由易到难,一般的同学也还在前面比较容易的题里拿分,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后面难度比较大的题里面更好的展示自己在这种诗歌鉴赏这方面的才华,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展示自己水平的机会。因此我们觉得这种有梯度的题目也是今年考试里面一个有亮点的地方  今年的诗歌鉴赏和去年相比,我觉得在鉴赏能力的考察这方面,有比较大的提高。在文学鉴赏能力的考察方面,除了在诗歌鉴赏这道题以外,在第五大题也就是文学作品阅读这方面,也比去年有了很多富有创意的题目,从选文上来说是选了一篇钟敬文先生的《碧云寺的秋色》,碧云寺是我们北京一个有特色的景点,这篇文章学生读起来首先是不会觉得很陌生,会有一种相对来说比较亲切的感觉。那么钟先生的文章写的本身很漂亮,这些题出得也很有特色。 文学作品阅读考察全面:
  这个特色其中,我今天着重想说的就是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既有理解性阅读能力的考察,也有艺术分析能力的考察,比如题目当中就问到了,说有一句话“他来的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然后有一道小题就问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做惊醒的字典的解词这样的考察,而是问他对文艺表达上的作用。
  这种题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现作者对秋色之美惊叹的心情,学这种题目对于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深刻地领悟这种遣词造句的美妙之处都有很好的考察作用。另外还有一道题问到了这篇文章当中大量的运用了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么样的艺术效果?从设问当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命题人明显的是把思考的方向引向了对于艺术分析能力的考察,让学生去体会这些描写色彩的词语,它在文章当中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一种考察方式,我们觉得就使得广大的中学老师能够明白,在高考的文学作品考察方面,要注重理解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艺术分析能力的提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今年的文学作品阅读的题目确实是很好的。
  语言运用主观题的新尝试:
  我觉得还很有新意的一个地方就是在语言运用的这个主观题里,这个语言运用的主观题历来是高考试题当中的一块试验田,命题人一些新奇的思考,一些在命题方面探索,常常是在这个大题里进行摸索,进行尝试。在今年的题里面它体现了一种北京语文高考关注现实,不是消极的回避社会热点,而是用一种积极干预的态度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来谈自己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里面两道题一个题涉及到汶川地震,因为我们大家都难以忘怀5月12号2点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的这场里氏8级的地震。这是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不是人为的政治事件,因此它引发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遭受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一种关切和同情。面临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的自然灾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因此画面当中的停在2点28分那支残破的钟表,宣示了这个令世人瞩目的,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伤痛的那个时刻,那么每一个考生当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的时候,他不可能心里面是平静的、悠然的,他肯定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那么这个题目就是要引导考生把自己的那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考察的就是这种得体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这种能力。
  那么奥运会也是我们现在全国人民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我们北京人民所关注的重中之重,在高考试题当中出现有关奥运问题的这种试题,也是在情理之中,而且这个题目应该说还是有较强的实用性。那么通过这两个题我们可以看出,我觉得它很活的体现了高考是政府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当中,也应该从中受到这种启发。08年高考作文题发挥空间更大:
  最后我想谈一谈最受大家瞩目的今年的作文题。今年的作文题在外形上和去年的作文题有很相似的地方,就是说它都是给了一个材料,然后对这个材料提供了若干种解读,然后让学生在若干种解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自己选角度,自己拟题目,自己定文体来写一篇文章。但是在本质上来说,我觉得今年的材料作文和去年指向是有很大的区别。去年两句唐诗和06年北京的符号,这两年作文的材料本身人文味很浓,文化味很浓,是从人文文化的角度让学生去展开多方面的联想。像去年两句唐诗解读里面有关于恬淡、寂寞,对春天的歌颂,这样的一些指引的方向是指向了人文文化这个角度。
  而今年这个材料是一个科学小实验,一个装满了石块的广口瓶,老师问学生这瓶子满了吗?学生回答说满了,因为看到的是装满石块的嘛,结果老师拿了一小桶沙子,慢慢地倒进去,把石块的空隙都填满了,再问学生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又拿一壶水来倒进装满石块和沙子的瓶口里,一直到瓶持平,这个是让学生思考这说明着什么。其中有的学生说很多事情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第二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这两个学生的解答是从一种平行的关系上对这个实验说明的问题谈个人的理解。
  而第三个学生说对,咱们得先放那个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而最后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吗?这第三、第四两个学生的回答实际上是对立的关系,这种又有平行关系,又有对立关系对这个小实验的解读,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多角度、多范围的思考。但是这种思考的指向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所以今年作文题它考察的重点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思维考察的力度增加了,但是思维的指向和06年、07年这两年作文又不一样。
  因此我觉得这是今年一个很有创意的考察方向,考了两年的人文文化方面的思考,今年把考试的指挥棒朝理性思考的方面来指,这理性思考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必不可缺少的思维能力,因此我觉得这个题目新的指向确实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个题目它和去年相比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在限制性和开放性关系的处理上分寸、火候掌握的都比较好。
  写作能力不是特别强的学生,你可以在给出的这四个学生解读中任选一个来写,也可以把几个结合起来写。而写作水平比较好的学生,他也可以不写给出的四个学生的解读,因此还有省略号单成一行,也就是说还可以有第五个学生的说法,第六个学生的说法,第七个学生的说法,就是学生还可以去写自己有个性特色的对这个实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只要是在这个实验材料的范围和含义之内,那么这个联想什么都是可以的,只要是有道理的,因为它重点偏重考察的是一种理性思考的能力。
  那么有的同学可能会想,说这样的一个作文题汶川地震可不可以写呢?我个人感觉这样的题目汶川地震也可以写,但不是说必须写。比如第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着很大空间。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在国际上通常认为在一个大地震后,72小时之内是生命生存的极限,但是我们的汶川地震中,我们在100多个小时,150多个小时,甚至接近200个小时的时候,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我们的人民群众依然从废墟下面抢救出生命,这是不是打破了这种通常意义上72小时的极限。
  再比如说第二个学生和第三个学生都提到了顺序的问题,顺序很重要,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那么在汶川地震当中是不是也体现出了这样的哲学的理性的思考,在地震发生的最初的时间里,党中央、政府都是把抢救生命作为第一位的,在那个阶段抢救生命就是最重要的。后来当广大的被救出来的群众急需救助,全国的医疗队,药品的支援就变成是最重要的。当广大的群众露宿在外面生活有困难的时候,帐篷和临时安置房的生产就变成是非常重要的了。而后心里的抚慰,以及到后来堰塞湖这种次生危害有可能发生的时候,一定要解决这种次生危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再一次的破坏,以及卫生防疫在地震后的不同阶段的重点,在顺序的安排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分别做出不同的优先安排。
  我举这些例子呢,不是说这个作文题非得要联系汶川地震,我只是说可以,汶川地震是可以联系的,由此说明今年这个作文题它在思考的方向,联想的角度这些方面是给学生提供了很广阔的思维空间的。
  那么看了今年这份试卷我就想到我们语文教学,我们的高三语文复习确实可以从今年的试题当中总结出很多有义的经验,不断的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在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方面,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的话,同学们的语文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而且我由此还想到,08、09学年度将面临着老高考的末班车,北京从2007年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到2010年就将有课改后的第一次的新高考,那么09年高考就是老高考的末班车了。因此怎么样适应老高考的要求,这要从08年高考的试题的研究中来把握北京高考这种复习的规律,使自己能够按规律办事,科学备考,从08年试题当中汲取营养来迎接09年的高考,这个对于新高三同学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了。
  我想今天利用这个时间跟广大朋友谈谈我个人对0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理解,因为考试刚刚完,有些认识可能还不完善,不深刻,我想今天就先谈到这里。
  主持人:非常感谢董老师刚才给我们大家很详细的介绍了北京市语文的题目。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次访谈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