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下命题改革着力点何在(3)

2015-11-09 07:54:00 来源:

 

  科学处理不同类型考试分数转换与合成

  按照新方案,未来考生高考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由于这三部分无论从考试目标、考试性质,还是在计分和评分要求上,都有很大不同,将不同类型、次别考试的原始分数直接相加一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语文和数学科目是具有选拔性功能的常模参照性测验,而学业水平考试是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的标准参照性测验。由于其本质上与常模参照性测验要求不是一个体系的,它的得分与常模参照性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得分直接相加,就存在科学性问题。

  要研究确立对学科原始得分进行科学转换办法,可以尝试采用线性转换方法对每一科目的原始考分进行转换,保证每一科目考试所测得的考生信息在分数转换前后始终守恒。尝试将原始分数以平均差为单位转换为标准分数,在取齐各科平均差之后,再以预设的各科权重合成考生个人高考实际总分。

  国家已经统一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的权重范围,这样会有利于高考分数合成。按照新方案,高校要在国家统一的权重范围内,以招生专业为单位抓紧研究设置每一专业的高考科目在分数合成中的具体权重。

  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其运用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学生群体,时间横跨三年,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在当前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尚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如何公平评出优、良、中、差并有效用于高考?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有顾虑。

  首先是学校要客观、全面、真实的记录学生高中三年的日常重要行为、事情,建立行为和素质档案;其次是学校要把学生这些行为、事情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行为的大体性质分成类,每一类再进行粗略的分级并区别程度;然后是建立一个百分比形式的积分系统,用数据说明学生在年级中的排位;最后是将学生三年学习结果以报告的形式通过公示后呈现。

  要改变过去那种把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同的思维,让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个过程,关注学生在校三年中的发展增量,综合高中三年的发展历程和积累,全面认识一名学生,甚至进而全面认识和评价一所学校。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主体是学生本人,管理主体是学校,使用主体是高校,但评价方案的设计主体应该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抓紧研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研制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高校要根据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研究办法,进行初次遴选,按照综合成绩,进行再次遴选,择优录取。

  (责任编辑:卢雁明)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分享“高考新政下命题改革着力点何在”到:

58.4K
相关文章推荐

高考工具箱

高考最新动态

网站地图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