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选院校须重软实力忌仅看名气(3)
5.是否影响力大
影响力是指给予人希望和追求,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影响力是很神秘的,它能使人自觉向上,增强正能量,会满心欢喜地接受并乐于积极地努力去做。高校深厚的底蕴内涵、一流的学科专业、完善的教学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无愧为现代文明文化的承载者、生产者、传播者,自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无形的影响,长期的办学实践给社会公众留下了独具特点的“培养人才”的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推移,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升华,办学水平、办学价值和办学品牌也相应得到社会公众的愈发认可。其影响力的大小,主要还是要看对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水平、层次和效果如何,反映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大师生、校友提供强大智力资源的支持,影响一区域甚至全社会的精神风貌,甚至文化走向。这即直接看到了高校影响力的效果,也反映了其高校是否已具有较强的软实力。
6.是否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是无形的制度管理效果。约定:共同制定;俗成:大家都这样,习惯上一直沿用。高校的约定俗成是多年来办学的实践,以先进的办学管理理念为基础,制定出具有独具特色的先进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在大家长期共同的遵守中并经过若干年的验证,渐渐地形成规范和统一着教师与学子们约定俗成的行为惯例。大家不言自明,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即是新调进的教工或新入学的同学也是“入乡随俗”,主动按照先前的“规矩”而做,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一种良好的秩序学风。这是大学制度惯例的结果,是大学生学习好的规则体系,也是一所高校取得较快发展必须具有的软实力。
三、考生要看重高校培养的人才
高校实力的核心是“树人”,“树人”的结晶是“人才”。那么,怎样看重高校培养的人才呢?具体考证,可认为:
1.具有道德人格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公众生活秩序准则和规范遵守的道德典范。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根本。人才更应具有负责任的道德自我,较理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体表现在:关注个人和预见个人行为的积极和消极后果、预期后果和非预期后果,相信个人的决定和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意义等等,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自主自信自强,自尊自重自控,自我教育,感恩国家、感恩人民、感恩社会,自觉培养个人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精神,立足于社会,诚实善良,传递正能量,是一个道德的、高尚的合格大学生。
2.具有合作精神
在当今社会竞争中,高校培养的人才须具备合作精神。合作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事业成功的获取靠个人“单枪独斗”不行,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不与他人的合作是不可能把事业做大和做强的。要与他人合作,即必须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勇于与志同的人交往,朋友相待,直抒己见,坦诚沟通。认真、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态度诚恳地善意建言,相互理解,相互探讨,相互认同,相互提高,共创事业,实现共赢。这是合作的基础,是融入合作团队个人的软实力。只有团队的精诚合作,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立得稳,即能成就事业,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