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2014年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乃

2013-10-31 15:37:17 来源:育路教育网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育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二)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可译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