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加分被指弄虚作假 体教分离是根源(3)
时事辣评
选才多样化,功夫应在高考外
罗晓星
诚然,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增加人才评定的多样性等,都是体育加分设置的预期指向。然而现实却南辕北辙,体育课早已陷入边缘化的泥淖,公众对学生体质的诟病则与日俱增,让体特生为了加分而“奋斗”,实际也将“唯分数论”的基调进一步坐实。而所谓的“弱势补偿论”——认为体育加分能弥补高招的制度缺陷,给予体特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拼实力”逐渐演变成“拼爹”后,也实在站不住脚。
或许这一政策的良好初衷犹在,但越来越多的“南郭处士”将其作为终南捷径也是不争的事实。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笔者以为,若已决心治乱,就该来个利落的“一刀切”,而不是给它判个“8+2”的缓刑。如果“三模三电”能加分,搭乐高积木为什么不能?体育加分本就是没有标准的标准,天生就有监管难以到位的硬伤。无论是保留八个普及度高的项目,还是预留两项浮动指标,实际都给利益链条的腐败输送预留了空间。不做制度性剔除,始终有碍公平。
说到底,高考不能作为包括体育在内的特定领域发展的导向,文化考试的成绩,就不宜与特长加分叠加。增加人才选拔的多样性,功夫更该在高考之外。加大放权于高校的力度、完善自主招生制度、优化特长生招录配额、扶持艺体类院校的建设发展等,都是题中之义。教育、体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则应合力净化特长生的竞争环境,一是为真正有热情、有特长的学生打造少而精的竞争平台,二是为高校自主开展特长生的考察、招录工作提供权威参考。
网友微评
@秦时明月之千山万水:据我所知,很多国家二级运动员都是花钱办的证。所以体育加分问题应该从这个根源抓起。
@百无是处cc:加分制度是一种捷径,很容易被有权力的人利用。
@呦呦悠悠1:我觉得还是运动员考级制度的规范化问题,源头规范了,后头想弄虚作假就难了。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