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作文思路导引训练(八)

2013-04-24 11:09:12 来源: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自己的文章。

  老子的老师叫长枞,长枞去世之前把老子叫到床前,伸出舌头问:“这是什么?”“这是舌头。”“牙齿呢?”老子回答:“掉光了!”长枞又问:“明白了吗?”老子想了一想,说:“谢谢老师,我一定记住老师的教诲。”长枞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老子的老师似乎是要告诉他“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方面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刚者早逝,柔者长存”的道理似乎与当今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难以引起共鸣。但若将“刚”和“柔”细解,了解到它们的各个引申义,将会很容易得到三个立意:

  1.不要太“刚”,要“柔”;

  2.若无“刚”,有“柔”又有何用;

  3.“刚”极则易折,“柔”极则易屈,“刚柔”并济方可无坚不摧。

  如果说“刚柔”并济,便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充分的论述:

  1.“刚而无柔,刚愎自用,脆若折枝”;

  2.“柔而无刚,奴颜屈膝,卑如蝼蚁”;

  3.“刚柔并济,恩威并重,坚如磐石”。

  若文中再用例证诸如西楚霸王项羽、司马迁、李陵、苏武、蔺相如、廉颇、触龙、秦始皇等,便可使文章气势雄浑、严谨缜密。文中如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切身体验表达独特感悟,将会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应根据自己对情景材料的感悟和理解,或者叙写对社会人生的体悟;或者描述评点生活现象;或者记叙阐述文化意蕴的内涵。总之,立意关键在于对“刚柔”理性的思考,思想不要偏激。

  运用具体的典型的新鲜事例或掌故,论述观点,且能联系人生社会现实,必与高分有缘。考生的作文如果缺少必要的事实和名言警句,或者偏向新奇的构思,盲目追求“另类”,信马由缰,漫无边际,将不会有好的效果。

     编辑推荐:

     十大航空院校全国招生 入学签订就业签约,拿正规毕业证

     空哥、空姐、飞行员   限额招生 初高中毕生 均可报名

      免费申请邮寄招生简章

     报名咨询电话:010-51291357     51291557

  (责任编辑:卢雁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分享“2013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作文思路导引训练(八)”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