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北京异地高考方案未公布本科开放时间

2013-01-04 08:27:48 来源:育路高考网

  千呼万唤,12月30日,2012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北京、上海、广州的异地高考政策“压哨”出台。截至2013年1月1日,全国共有27个省市已公布随迁子女就地中高考的方案。

  这其中,浙江、江苏等地的政策收获颇多赞誉,多数省份也被指称“有诚意”,而争议一致指向最后“堡垒”—北京、上海、广州。这三者中又以北京推延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的表态招致最为激烈的讨论。

  事实上,一年来,异地高考的话题在京沪持续热议,由于牵涉教育利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裂缝非但没有弥合,反而越发深刻,这让不少教育学者非常心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异地高考不是一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对决,他们各自都有利益诉求,都要追求教育公平,这无所谓对错,而教育公平要通过制度改革来推进。

  尴尬破冰

  不及格、零分,这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分别给沪、京两地方案的评分。近两年,他已三度向国务院及教育部递交建言书,呼吁放开异地高考,而目前的局面让他失望。

  “四部委布置的‘作业’是异地高考,上海的突破尽管和预想一样小,但至少有一个方案,而北京仅上交了一张‘异地高职’的答卷,再无其他,这简直不可思议。”张千帆直言他的担忧,那些已在北京就读初三、高三,“等着政策”参加考试的孩子们怎么办?

  2012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于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政策。

  2012年12月30日,北京市表态,暂不出台异地高考方案,未来3年将实施过渡政策,即满足社保、学籍等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京参加中等及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同一天,矛盾同样突出的上海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沪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其中指出,上海将于2014年实施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相衔接的异地高考政策。

  根据2012年11月22日公布的条例草案,上海居住证实行积分制,指标体系目前尚未公布。但从2002年实行的《国内人才申领上海市居住证审核试行办法》中便可窥见这一体系,比如,受教育程度项,具体积分标准为:博士25分;硕士23分;学士21分;大学本科20分;大专(高职)10分;高中(含职校、技校、中专)及以下0分。

  草案规定,在上海拥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加入社保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办理居住证C证,积分达到规定分值后才可申领A证,而只有持A证者的子女获准在沪参加中高考,其余则只能入读上海的中等职业学校或返回原籍就学。

  “难度较大的其实是广州,因为,它的移民人数与当地人口的比例超过北京,为何广东能出台方案,而北京只能交白卷?”张千帆认为,在过渡时期,政府需要观望有限放开后的市场反应,作为一种暂时性政策。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北京的外来人口达704.5万,在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为35.9%,而广州的两项数值分别为476万和37.48%。

  “移民”情况相当,而广东省目前的规定较为开放:积分入户的外来务工子女明年便可就地高考。就地高考的条件是在粤拥有连续三年的高中学籍,父母持广东居住证,拥有合法稳定的职业、住所,并连续缴纳三年以上社保。

  “一直以来,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城市管理制度不接纳、不包容非户籍人口,这一次,京沪两地都从实际出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安排,做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与他们的期望还相差很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韩志霞)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