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通过实验加强科学素养(2)

2012-11-24 16:12:10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来培养化学科学素养

  2-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素养的一个关键表现在于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过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种思维模式在实验探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讲完氯气可与水反应的性质后:

  [教师]演示氯气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教师] 想一想氯水中是什么物质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请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提出各种可能性——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①氯气有强氧化性②氯气与冷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③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收集资料

  [学生汇报] 可能性有:①氯气使布条褪色,②盐酸使布条褪色,③HClO使布条褪色,④H2O使布条褪色——提出假设

  [教师]根据同学提出的假设,请用实验桌上现有的实验用品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这些假设。

  [学生]分组讨论方案,实验

  实验①:把红色干布条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布条不褪色;

  实验②:把红色布条伸入稀盐酸中,红色布条不褪色

  实验③: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

  ——验证假设

  [学生汇报]氯气、盐酸、水都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因此使红色布条褪色的应该是次氯酸——得出结论

  2-2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

  自然界的变化或生产过程往往由多个因素控制的,在研究其变化规律时,为了避免各因素间相互作用带来的复杂性,在科学实验中,最常用一种科学方法是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研究某一因素对反应影响。

  比如在必修2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中:

  [教师]从刚才的思考与交流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表面积、浓度、催化剂等。现在你们实验桌上有浓盐酸,稀盐酸,锌片,水,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石灰石,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化铁溶液,你如何设计实验探讨化学反应速率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学生]讨论方案

  1. 锌片分别与浓盐酸、稀盐酸反应

  2. 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分别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反应

  3. 稀盐酸分别与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石灰石反应

  4. 过氧化氢分别在常温、加热条件下分解

  5. 过氧化氢分解分别在有催化剂、无催化剂条件下分解

  [教师]如果设计一个方案是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分别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反应或者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石灰石与浓盐酸、稀盐酸分别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反应行不行呢?

  [学生]不行,因为不同的条件太多,不知道是哪个条件起作用了

  [教师]非常好!研究某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设计至少两个对照实验。所谓对照实验,就是设计一组实验,只改变一个因素(唯一变量),用于观察该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避免其它影响因素带来干扰,我们要控制其它因素都相同。因此比如第一组实验要注意锌片的大小一致、浓盐酸和稀盐酸要同体积、加入的时间要一样等。

  现在请同学按你们的方案完成实验,并填好下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影响条件 结论

  (责任编辑:韩志霞)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分享“ 201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通过实验加强科学素养”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