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五)

2012-10-30 16:15:35 来源:中华考试网

    第五单元明清时期

    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

    二、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

    (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4)权限: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5)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但造成皇权的高度膨胀,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主要功绩

    A清除分裂,割据势力

    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击败郑氏政权,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平定葛尔丹叛乱,加强了对新疆、蒙古的管辖。

    加强民族团结:与蒙古各部会盟;册封西藏和蒙古地区的宗教领袖;尊孔崇儒,开科取士笼络江南士子。

    B维护国家主权

    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认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2)功过评述

    A功绩:康熙帝清除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国家主权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康乾盛世的基点。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不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B消极: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盛世之下面临危机。

  (责任编辑:韩志霞)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分享“2013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五)”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