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籍PK非京籍 异地高考政策“门槛”博弈(2)
而“教育公平志愿者”们则担心,这会给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留下口实,以“参加社会保险年限”门槛把大部分非户籍常住居民排除在外。
“门槛”是关键
如果把开放异地高考视作是一个大的政策方向,现在争论的焦点,更多其实是关于“门槛”的问题,也就是什么样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参加异地高考的政策。
此前颁布的《通知》中,明确了“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
但对上海、北京这样的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也明确表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这其实是把制定政策的门槛,下放给地方政府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而在《通知》中,亦给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方案厘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即“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地方政府如何设定门槛,将成为这项政策是否可以执行的关键。
类似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其实早在今年2月份就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但是对于京沪这样的人口集中流入地,政策的博弈过程就显得异常艰难。
此前,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等三十位专家学者曾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部门领导递交的一份名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
在这份方案中,对于“门槛”也有类似的表述:对于京沪等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考虑增加一年与义务教育的衔接;随迁子女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就学记录的,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此外,最令这些“教育公平志愿者”们忧心的是那批明年要参加高考的非户籍学生。据这些家长介绍,目前高中以上的学生,基本都是因为父母有北京绿卡或者家里实在无人照应不得已随父母读书,由于在户籍地没有学籍甚至面临无处高考的困境,打破户籍隔离首先要考虑这个最无奈的群体。
“具体办法应自2013年开始实施,并确保2012年现有在京高三学生不分户籍平等参加2013年北京高考及录取。”有家长表示。
对于上述诉求,出面接待的北京市教委工作人员表示,“政策还在研究中。其他的答案都给不了。”
显然,上述回复断然难让家长们满意。新一轮博弈,还将持续进行。
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韩志霞)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