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放开异地高考须增加15.2万个招生计划(2)
新闻回顾
8月31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因地制宜方针的指导下于2012年底出台各地的异地高考具体办法。由于异地高考牵涉城市教育资源再分配,因此文件一出,各方立即围绕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户籍改革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9月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须有三个准入条件:1.家长有稳定工作、住所和收入,交了各种保险,是常住人口;2.学生要在当地有学籍;3.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
专家观点
郭巍青:异地高考政策应20年前提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说,异地高考政策应该20年前就提出来并有积极准备,广东城市需要什么,能够承载,应该是城市和外来人口之间有个契约,并在互动中发展。以前就应该提出鼓励纳税、鼓励积极工作,而不是现在城市居民爆炸的情况下提出异地高考。但他同时表示,虽然提出晚了,但证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异地高考这个问题,是一件好事。
对于有网民提出政策拼爹,他表示,也不好简单归结为拼爹,三个条件对部分农民工来说不公平,但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问题。异地高考仍然是鼓励资源向城市集中,没有消除公共服务不均等,只是治标不治本。教育部应做平等价值观的带头人,应该在城乡教育平等上努力,不应把钱全堆到城市,或是把钱全堆到一两所好大学中去。
熊丙奇:防权势利用“异地高考”通道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开放异地高考,有可能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没解决,一些权势阶层倒走了这一通道,这就好比高考加分政策。因此,必须推动政府放权,改变现在教育行政化的利益格局。
在现行高考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下,解决异地高考必然面临本地户籍人口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利益冲突。我国高考录取,是把计划划分到各省份的,因此,如果取消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或者放宽报名条件,本地户籍人口会认为外来人员瓜分了自己的高考蛋糕。为此,这次国务院的意见提到,教育部有关部门将对净流入人口多的地区,增加招生计划。
对于还有多少年才有望实现“就地高考,就地录取”,熊丙奇表示,现在的问题是,政府部门不愿意放弃高考计划审批权、高考投档权,也极力限制学生的选择权,完全按照计划思维来管理学校、管理学生。
(责任编辑:韩志霞)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