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扩大贫困地区自主招生
9月3日,复旦大学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984位2012级新生和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76位留学生,其中有16位新生身份特殊,他们是复旦今年首次推出的选拔基础学科人才的“望道计划”中脱颖而出的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幸运儿”。
复旦今年根据教育部招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号召,制定了选拔基础学科人才的“望道计划”,并向重点贫困地区倾斜,有22名来自22所国家级贫困县中学的学生通过面试享受复旦预录取政策,22人所在的中学,有4所5年内只有1人考入过复旦大学,其余18所历史上从未有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复旦大学。
6名学生落选三大原因
最终,被预录取的22人中有16人如愿被复旦正式录取,以复旦新人的身份正式踏入复旦校园。
17岁的李康是彝族人,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镇,今年高考,他以全县理科第一名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石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高考考入名校的学生并不多。在李康的记忆里,前几届的考生中,最好的成绩是进入中科大和人大。李康的录取结果公布之后,家人非常高兴,他也成为了全村300多人的骄傲。
复旦大学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来自22所国家级贫困县中学获得“望道计划”预录取资格的22位学生,最终16人被正式录取,6人落选,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高考成绩没有达到当地重点线。复旦今年首次推出的选拔基础学科人才的“望道计划”有规定,获得预录取资格的考生将享受本人高考成绩高出所在地复旦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俗称一本线或重点本科线)上20分,即可按省级招办规定办理相关专业录取的政策。如果没有达线,无法被录取。
第二个原因是贫困生们对于上海的生活成本望而却步,尽管国家对于贫困学生有各类的资助政策,目标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但是贫困生有些在心理上有抗拒,不愿意被贴上贫困的标签,再加上上海的生活成本太高,贫困生们担心负担不起,同样情况下,不如在家门口上大学,可以节约更多的成本。
三是选择了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计划。
复旦今年的自主招生在“自主”和“公平”方面取得突破,向重点贫困地区倾斜。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表示,特意考虑到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学,是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可能会使得这些学生丧失这些机会,可能受到当地教育条件的限制,但是这些同学还是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在面试过程当中有一些学生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他们应该有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韩志霞)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