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吊瓶班”与“安慰剂效应”

2012-08-30 15:25:17 来源:育路高考网

  今年高考前夕,湖北孝感一中一个高考班集体打吊瓶的壮观场面在网络上热传,原来是学生们为了补充营养在注射氨基酸。从同情到讽刺,从学生备考不易到应试教育的悲哀,议论纷至沓来。如今,又传来了最新消息,这个“吊瓶班”50多人没有一个考上重点大学。于是,当初的讽刺质疑,纷纷以幸灾乐祸的心态重新出现,种种揶揄调侃布满网间……

  仔细看看新闻可以发现,我们实在是有些冤枉了这个“吊瓶班”,拿学生们没考上一本来说事也稍显刻薄。原来,打吊瓶的,在该校1300名学生中占400多人,而且,这个吊瓶班是5个文科班中的四个平行班之一,该校仅有的十几名上了重点线的文科生都在快班5班。

  以上这些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1.“吊瓶班”没学生上一本,不能说明其余350人打吊瓶的效果,2.打氨基酸在“吊瓶班”50多人中没起作用,但不能说这种方式是荒诞可笑的说到底,打吊瓶补充氨基酸是一个教学领域的“安慰剂效应”问题。

  所谓安慰剂,是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与药物类似,如蒸馏水、淀粉片或胶囊等等。这类安慰剂,本身没有什么药效,也没有毒副作用,但在医疗实践中,却往往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正面积极影响,从而缓解病情。这种作用被称为“安慰剂效应”,在人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科学证明。195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比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强大的安慰剂》证明,在一般情况下,35%的病人在使用安慰剂后有明显效果。

  这只是医学上的、狭义的安慰剂效应,广义的安慰剂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学校运动会上,为增强身体机能,老师给某学生吃下两粒面粉制成的“药片”,结果果然在长跑中起到了作用。安慰剂效应,就是在实物帮助下的一种心理暗示。孝感一中“吊瓶班”乃至所有打吊瓶的学生,便都是在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心理暗示,以求在高考中有优异表现。其实,据专家说,氨基酸对人体确实很重要,但绝不至于能起到提高智商、增加分数的神奇效果。氨基酸由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而来,注射氨基酸替代的就是人体摄入蛋白质及消化吸收分解的阶段,临床实践中只给那些身体虚弱、无法吃东西的病人补充。学生们身体健康、活蹦乱跳的,本来是“吃个鸡蛋”就能解决的事,却纷纷挂起了吊瓶。就像学生们自己说的,备考期间神经紧张、身体吃不消,这种方式能让他们觉得在源源不断地补充能量,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战斗力”。或者说,别人都在挂,我也得挂,这样至少保证我不会输给别人这些心理,分明就是在充分利用“安慰剂效应”,其实补充的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必须得挂上吊瓶补一补。所以,学生们挂吊瓶,求个心安,应该说是对于严酷的高考的一种应激反应。你不让他们挂吊瓶,他们还会想出别的办法来,说不定比这个更“雷人”。

    高考200-400分低分考生上大学快速录取通道

    相关内容:

    2012高考时事政治与热点事件汇总

    盘点:高考志愿填报提前批需注意的八大细节

    201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责任编辑:韩志霞)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