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危机也是机遇 高职招生难更需“冷思考”
8月17日,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今年高考录取情况显示,虽然高职录取线已降到180分,但仍有96所学校三次投档无一人报考。招生再度“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更可怕的是,这种生源危机已经蔓延至全国,根据各地招考部门陆续公布的数据,广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均出现了招生难现象。
记者在采访包括部分高职院校校长、招办负责人和有关专家时,他们指出,要冷静看待连续几年的高职招生遇冷的问题,要从职业教育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他们认为,危机也是机遇,这或许会从根本上成为解决高职招生难,并积极厘清职业教育发展思路问题的抓手。
现实有“冷”也有“热”
招生冷与招生热是相对应的。记者刚刚获悉的浙江省2012年高职招生情况表明,首先,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该省财经类学校以及非财经类学校的财经类专业越来越热,如国际贸易实务、投资与理财、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管理与实务、电子商务等。其中会计专业成为最热门专业,报考比率一般在1:4以上,机械制造、生物化工、园林农艺、计算机信息等类别专业相对较冷。其次,在地域选择上,“家门口”情结更加浓厚。省内高职院校普遍生源较好,首轮投档就有90%以上学校额满。再次,办学声誉好的学校举办的中外合作专业开始受到青睐。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老师王丽娜认为,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原因,一是适龄人口减少;二是高中生留学人员增加,2008年起,出国留学人数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三是中等职业院校的分流,相应的普通高中在校生减少;四是有些学生放弃高考,直接提前就业。由于生源不足,加之各院校招生计划逐年增加,使得招生工作供求差别年年加大。很多省份不得不以降低录取分数线来保障供给量,高职院校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底线”。
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韩志霞)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