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2福建高考历史试题 体现课改成果
8日下午,为期两天的2012年高考圆满落下帷幕。如何从今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命题组专家的命题意图?如何从今年的命题趋势来把握未来的高考命题方向?这对下届考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与往年相比,今年福建省高考试题注重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能力和素质要求;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历史:体现课改成果 彰显地方特色
试题以中学生所学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不同视角、层次的问题。如第38题采用了若干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与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特别是关注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体现思想教育功能,减少阅读量,则是给予考生更多的思考和展现能力的空间。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呈现的第23题“泰坦尼克号”,主要考查了近代科技、文化知识,并渗透了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反映了高中历史课改的成果;第13题“竹木简”把古文字学的相关知识引入试题,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第38题“陈嘉庚救国主张”、第41题“清朝前期台湾的开发与闽台间密切联系”,都体现了鲜明的福建地方特色。
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韩志霞)
分享“点评2012福建高考历史试题 体现课改成果”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