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问答题25

2011-12-14 08:15:01 来源:考试吧

    3、(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    员 占全国人 口 占国民        收 入 年 代 穷 人        数 目 年 代 工人工        资下降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5年 85(万) 1857年 15—20%
1856年 87(万)
普    通        群    众 80%上 40% 1863年 109(万) 1866—1867年 10—20%
1866年 130(万)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五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险。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8分)
  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4分)
  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措施: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益(如颁布一系列法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颁布保险法):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如确立最低工资)。(6分)(注:若只有具体史实的罗列而没有概括,如确定最低工资,提供就业信息,确定工作时间,保障免费医疗等,最多得4分)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加之工人经济待遇的改善,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2分)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6分)
  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2分)
  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4分)(注:若只答到"平均地权"最多得2分)
  评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2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4分)
  经验:坚持以民为本、保护农民利益;注意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除注意人与人和谐外,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谐发展。(4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可)
 

  (责任编辑:韩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问答题25”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