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力抓实验

2011-12-13 16:08:19 来源:搜学高考

  化学:力抓实验 生物:梳理主干

  兰州市教科所专家分析答题中问题并提出备考建议

  化学问题 “双基”知识不扎实

  【问题】

  总体看来,“双基”知识不扎实,掌握得不牢固,运用得不灵活,是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不用化学思维方式答题,化学用语、解题过程表达不清、规范性差,这一问题虽是老师从高一就着重强调、纠正的,但学生在答题时还是随意性太大;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解题过程含混不清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如有机结构简式的书写,原子多写少写,反应条件不写等;此外主干知识系统化不够,对一些主干知识的遗忘和缺失严重,这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备考建议】

  1.找准二轮着力点

  目前大多数学校已进入二轮复习,切不可忽视学生的基础学习,要正确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首先要如何抓好基础:(1)回归课本,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规律;(2)查漏补缺,针对学生复习中存在的困惑或不清楚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3)开展必要性的基础知识训练,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理综考试是拼盘式考试,由于题量相对小,单一知识点的习题几乎没有,而是较多知识点的综合。因此,在抓好基础的同时,要寻找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重点抓好学科内综合,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2.规范表述、减少失误

  考试发现,学生答题错误千奇百怪,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非常严重。有的同学审题不清,急于作答;有的书写潦草,不讲规范;有的丢三落四,不求完整,都会造成无谓的失分。比如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而导致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错误,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书写中出现多氢或少氢现象等。也有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很薄弱,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不能做到用学科的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在考试中出现不规范现象要严格扣分,绝不手软;在习题的讲评中,应予以严厉的批评,让犯错的同学长点记性,以免重犯。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与考试中,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表达的习惯,使用规范的化学用语,做到用词准确、符合逻辑、书写工整。

  3.提升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作系统、深层次的研究,尤其是每个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以及新方案的创新设计等,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会每一个实验的内涵与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从本卷的实验题答卷结果的分析仍不难发现,实验能力不足这个老大难问题,仍然明显存在,实验能力已成为许多考生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从试题得分率看,基本实验操作,分析与表达失分较多,只有那些动手做过实验,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学生,才能正确回答,得到较高分数。因此加强实验与所复习的内容的合理穿插,在基本理论、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等内容的复习中可以与实验联系进行复习,即可以创设情景,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课中要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设计严密性和科学性的培养。同时也要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

  生物问题 缺少做综合试卷的训练

  【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能力的运用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一些学生试卷中的基础知识都没答对,如选择题第1题,非选择题第31题的第(1)小题等,说明部分学生的“双基”还是不够扎实。

  2.缺少做综合试卷的训练,学生在一诊之前其实没有进行过几次综合试卷的训练,因此对三门学科的做题时间没有处理好,导致后面的生物综合题没有时间作答。

  3.畏难情绪严重,遇到难题就直接放弃。

  【备考建议】

  1.主干知识为核心

  经过系统的第一轮复习后,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完全掌握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含糊不清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彻底忽略的?教师一定要清楚,然后把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到位。对于基础知识、概念和理论,教师可通过提问、做题、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尤其是主干知识的疏漏,要以重点知识为核心带动一般知识的复习。

  2.以教材为根本

  “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试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落脚点是教材,所以在以后的复习中要充分回归教材,吃透教材,让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力。在能力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用偏题、难题训练能力,二是用题海战术训练能力。其实基础题也能训练能力,关键就在于教师的选题和设计。在后续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就某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点挑选一些针对性且相互联系的试题让学生做,再通过这些试题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训练综合能力。各种能力的训练中,要着重训练学生对图表和图像的分析能力。教师要有目的的在一些主干知识,比如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图表出现频率较高的单元专门进行训练。

  3.以专题为重点

  一般来说,二轮复习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较大地提高成绩,就只能进行专题复习,因此专题的设定和进行就很重要。不管专题怎么设计,教材仍然是基础,能力依然是目的,主干知识依然是重点,比如设计光合作用专题,血糖调节专题等等。如有时间,建议教师最好做一个实验专题,因为实验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基本上年年都考,分值较大。在专题训练的选题上,教师切勿贪图“大、多、泛”,要做到挑选的试题“少而精”,要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做好选用一些真题作为专题的训练题。

  政治问题 审题及组织主观题能力差

  【问题】

  1.基础知识理解不深、不透。

  今年的试题没有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试题的设计都是设置了一定的情境,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但由于考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到位,不能有效排除干扰选项,而造成失分。如第25题考查国务院的职能,B选项“国务院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地方各级组织”具有很强的干扰性,由于考生对国务院的性质理解得不到位,该题的失分率达到30%。

  2.审题能力差。

  阅读时看不出试题中的关键词、中心语,不明确试题的设问要求。如第34题,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表明活动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但有40%的考生错选了选项3“人民政协履行了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组织主观题的能力差。

  在答主观题时,材料和观点两张皮。第38题的第(1)问,“从中国共产党性质角度,分析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的原因”。有20%多的考生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罗列出来后,不能结合材料分析原因。再如第(2)问,“运用经济常识,为全社会更好地节约水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有近40%的考生只提建议,不运用知识。

  【备考建议】

  1.注重知识整合,提高综合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必须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准确、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增强对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构建学科内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要培养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文综试题的题干运用一定时事材料编制,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关注时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

  3.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题题型识别和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辅导。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尤为重要,在试题的评讲过程中,教师的侧重点应落在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的方法培养上。

  (责任编辑:韩志霞)

分享“化学:力抓实验”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