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专项测试题123
1021、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掠夺中国财富D、外国侵略者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答案:C
1022、秦朝时,曾大量迁移人口到边疆地区,戌边生产,这些地区主要是①河套地区 ②辽东一带 ③珠江流域 ④东南沿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1023、史书记载:盛唐时期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A、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B、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产量较多C、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全国 D、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答案:B
1024、隋朝实现统一的客观条件中,不包括
A.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的恢复发展 C.周世宗改革增强国力 D.陈朝统治日益腐朽
答案:C
1025、同治年间,一英商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是(1) 可在新界租房,永久租住 (2)可到九龙地区经商 (3)可到汉口、九江一带游览 (4)可在沙市开设工厂
A、⑴⑵ B、⑵⑶ C、⑴⑷ D、⑶⑷
答案:B
1026、我国铁器最早出现在长江流域,然而战国时期却在黄河流域得到推广和普及。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的差异 B、耕地状况的不同 C、矿产资源的差异 D、社会制度的差异
答案:D
1027、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威胁到顽固派势力的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C、撤并机构,裁汰冗员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答案:C
1028、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对华贸易(含鸦片走私)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扭转了英国的贸易逆差B、为英国工业品打开了市场C、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D、危及了清政府的财政收支
答案:B
1029、元•吴师道:“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锋与战尘。一出宁故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翦伯赞:“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诗歌反映了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决定西汉“平城围后几和亲”和对匈奴“汉武雄图”的关键性因素是
A、匈奴是否南下威胁B、西汉国力的强弱 C、双方统治者的决策 D、民族融合的程度
答案:B
1030、在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受到政府政策影响很大,公元前7世纪前期,利用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进行“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改革,最终取得霸权的诸侯国是
A.齐国 B.楚国 C.吴国 D.秦国
答案:A
(责任编辑:韩志霞)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