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校开学:大一新生如何应对三大“下马威”
9月1日,激动人心的大学生活即将或者已经开始,大一新生对未来都充满了无限憧憬,但在憧憬之余,各种烦恼或彷徨的事也相继扑面而来,入大学的校门后,忽然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了;大学所读的专业,自己完全不感兴趣,或者所学的专业是就业冷门专业怎么办?家庭经济条件困难,面对高昂的求学成本该怎么办?
下马威1 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调查的大学新生遇到的学习问题中,排在首位的均为“缺乏学习动力”。大一新生在经历十年的寒窗苦读之后往往会放纵自己,又加上大学是“放养式”教育,更让部分学生无拘无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怎么样才能过得更有意义,让自己将来在求职市场更有竞争力?
生存法则 要“破冰”,大一就要考虑职业规划
想要“破冰”最好的办法还是需要大学生自己主动多接触社会,不要将自己封闭起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选择选读科目、社会实践和考取证书。
1、积极在学校或者企业里担当社会角色。不要宅在宿舍里打游戏,玩微博或者SNS,越沉迷于网络对自己的社交就越不利。要多积极主动的参加社团活动、公益活动或者多做兼职工作。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量化标准,有实习经验或者社团经验的应届生在求职时都会有加分。企业之所以看重这些经历,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些经历锻炼了学生的为人处事,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
2、做理性的考证族,打好专业知识基础。走过了大一的困顿和迷茫,到了大二和大三,很多学生都会陷入考证热中,以为证书越多就将来就越能为就业增添砝码。证书的含金量与考试的通过率是成反比的,一般而言,淘汰率越高,通过率越低的考试,其证书含金量也就越高,比如高级口译、ACCA等,但这些证书往往会耗费考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选择考哪些证书时学生一定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同时,要打好专业知识基础,有些企业的技术性岗位在招聘时会对求职者进行专业技能测试,如果专业功底不深恐怕很难通过考试。
推荐阅读:北京文理研修学院招生官网
(责任编辑:张影)
分享“2011高校开学:大一新生如何应对三大“下马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