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教你高考冲刺加分窍门(2)
英语:回归基础避免“高原”现象
福建师大附中高三集备组组长林艳
在最后不到一个月的复习时间里,有的考生认为,时间很紧了,要不断做题,成绩才会有所提高,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最后的复习一定要回归基础。
首先是重新积累基础知识,避免产生“高原”现象——考前突然出现基础知识的混乱,以前会的现在反而混淆了。建议考生每天要读词汇,注重常用词的拼写,高频词尤其是高频动词的用法,注重短语句型的记忆。
听力题如果考前强化复习,提升成绩空间比较大。建议每天听一份听力练习,可以适当加强前5题的短对话训练。
保持两天做一套完整试卷的频率,并且按高考规定的时间来完成,最好放在下午三点开始训练(英语高考是下午开考)。
这时候考生还可以再摘录一次错题集,强化理解以前常错的题。有些老师会编一些语法易错题,学生也要重视。
答题时按自己最熟悉的做题顺序来答,如有的考生平时都是先从作文开始答题,那你考试时也这样安排,不要在高考时尝试调整自己的答题顺序。
考场上集中精力非常重要,要从听力题就开始集中精力进入状态,听力部分的试音题就要进入到答题状态的节奏,把每一道题做好做完,不要想着快快做完,后面再花时间检查。答题时要掐好时间,听力完成的时间为20分钟,单选题10~12分钟,完形填空12~15分钟,阅读理解40分钟,短文填词5分钟左右,书面表达30分钟左右,掐好时间非常重要。
物理:考场“跳题”答题不可取
福州八中高三物理集备组组长刘成
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上,建议考生要做到“三回归”。
首先是回归平时。考生要再回顾平时做过的试卷、试题,尤其是做错的题,研究自己错在哪里,消化和理解以前不会做的题,这时候对错题进行综合记忆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不断强化。
第二是回归基础。考生的综合性训练已经做得多了,这时候要回归到基础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的考点要进行理解和记忆。
第三是回归课本,比如每年考试时也都有涉及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内容在课本中都能找到,考生要把高中物理教材再通读一遍。
当然,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中,也还是少不了做理综试卷,形成理科综合的思维,学会在考试时间里进行三学科的思维转换。一周做两套试卷即可,建议平时在学校做一套,周日上午再做一套。
由于理综是三门学科的拼盘,有的考生担心学科思维转换比较难调整,认为可以按学科来答题,比如先把某一科的题全部做完,再来做下一科。这种“跳题”的方法不值得提倡,考生会因为某一科的难题,而影响到下一科考试,时间也不好调控。建议还是按考题顺序来答题,注意“前紧后松”的节奏。
地理:地图为导,不押宝热点
福州三中高级教师车云
距离高考只剩一个月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准备。1.回归课本。这个阶段应要尽快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并进行查缺补漏,如地球运动、气候、水资源还是综合题答题要点,哪个方面比较薄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2.将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规范。3.训练一些新材料新背景的题目,加强综合题的训练。
复习地理学科要做到“手中有图,心中有图,以图为主导”,对地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和清晰的脉络,复习时随时在图上标注记号,随便想到某个区域或某个经纬,马上就知道该区域的气候、洋流、地形等地理特征。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在近年高考题中,很多是以生活实际和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等。所以,在复习时要把握热点的本质,弄清与此热点相关的地理知识点,而后加以分析和评价。
关注热点,但不要盲目押宝热点,不要过于关注热点而放弃对地理基本知识的复习和掌握。因为一方面过热的点,高考往往会回避,加上高考题很多都是高校的科研成果,而现在的热点很多都还没有统一的科学说法,况且热点再热,其实考的也都是课本的知识和原理,题目再新,也终究落脚在课本。
(责任编辑:李书信)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