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高考语文应分三块复习 作文写作最好分七段(2)

2011-05-03 09:57:05 来源:育路高考网

    在最后剩下这40天的冲刺里面,对于各项的复习如何做到针对性?

    高考语文最后一个月复习指导

    这是一个后续的问题,我刚刚强调,首先对各项要心知肚明,要了解各项依次是什么,考什么,要求我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们主持人非常老道,问的问题是我们正要展开的一个问题,我知道各项是什么,下一步我需要做什么,下一步就是主持人刚才问的,下一步就是结合自身的情况,通过一模来进一步确认我在哪一些专项上我还有问题。我在哪一些专项上,我再发挥,在上升的空间相对来说已经不大了。这个时候通过这样的一种确认,对于我们接下来非常有限的30天左右的时间当中,复习的时间的分配应该说是可以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方说我们把语文学科分成三大板块,莫过于语基板块,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就语基板块而言,其实语基板块可以分现汉语基和古汉语基,我一直强调一点,在最后一段时间,如果说大家想在语基上有明显的突破的话,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低的。我们不可能在30天之内把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大部头的词汇给背下来,我们能做到的是在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上看看有没有再深挖,再深分。

    比方说在阅读板块当中,我们有一个古诗板块,又有一个科文这个阅读板块,又有一个散文、小说阅读小板块。这样的一些阅读小板块,每个小板块内部都有它的经常性,会涉及到的试题的角度。也就会出现一些规律题,对于这样的一些试题,同学们要进行一个具体的分析,我举一些例子。比方说在古诗阅读这个小板块当中,一般来说就是两道题,一道题就是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一道题是古诗的艺术形式鉴赏。对于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评价,18岁的孩子不太可能把一首歌读完之后根本不知所云,我连作者的基本的立场倾向,褒贬爱憎都看不出来,这个可能性不大。思想内容评价很多时候不是考生们的最大的障碍,考生的最大的障碍是在艺术形式的鉴赏。艺术形式的鉴赏为什么会成为考生的最大的障碍,很多考生在之前的基础阶段的学习,高一、高二的学习乃至高三的复习过程当中,觉得语文学科内部的知识体系没有试图去建立。具体到古诗就没有办法理清楚艺术形式鉴赏可以从哪些大的角度鉴赏。比方说语言艺术形式鉴赏,意向、意境艺术鉴赏,艺术表达艺术鉴赏,他的头脑当中没有形成这样的体系,它是混杂在一块儿的。在答题的时候他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应该不需要过多的分析描写、修辞、对比等这样的一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反过来了,人家如果问你在这样的一个指定的文本,这首诗歌当中,比方说出句和对句,这两句内部你能看到它在写景和抒情上有什么妙处?有的同学说,这里面这个字用得很好,这个答错了,因为写景抒情是非常明确的艺术形式鉴赏的角度,是属于表达方式鉴赏之下的一种抒情的鉴赏,也就是一种见解的情感抒发,通过景色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这个景色的描写它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情感的抒发,只不过久违了看一下这个景色描写它所占的篇幅比重与情感抒发的文字所占的篇幅比重两者之间的差值,如果景色描写得多,那就是借景抒情,如果两者对那可能是情景交融。如果我们在指定的文本当中我们看不到描写景色的文字,通篇或者说指定的文本就直接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这个时候就是直抒胸臆了。考生需要在这个时候针对古诗阅读这个小板块这样一个专项,梳理他的答题的角度。如果没有梳理清的话,考场上势必也是一团面糊浆。

    现代文阅读主要是涉及到四种文体,比方说自然科学的文章的阅读,社会科学的文章的阅读,再一个是散文和小说。一共是四类。这四类现代文的阅读,它对于考生而言,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它的阅读关健词分别落在信息和观点上。而这个信息和观点一般我们可以从文本当中直接就能够确定。但是散文和小说它是属于一种文艺性、审美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尤其是咱们国家有这么一个传统,我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它是相对比较含蓄的,它很少会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情感外露。当然要排除像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毕竟数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他会把他的情感非常含蓄的,内敛的,间接的,隐晦的隐藏在故事情节的铺叙,隐藏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当中,抑或把情感融进某一种物象当中或者是某一种环境当中。这个时候它对于考生要求就高了,不能从文字的表层就能读出来。我们在做不同文体阅读的时候,我们用的力度相对来说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自然科学的文章和社会科学的文章,我们用的力度就会轻一点。你只要把文字的表层梳理清楚就可以了。有那么几段,或者是没有分几段,就是一段,那我就在段内确定层次。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几段的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的一篇文章分出大的段落,或者说内部分出大的层次来,我来看作者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先后、主次再整理,我就能够确定作者想表达什么,因为他的观点,他要说着这个信息就在文字上了。你确定了先,确定了后,确定了主,确定了次,那么你把这个最主要的东西,最主要的文字给抓住,那么最主要的文字告诉你了,就是信息本身,就是观念本身。因此对于考生的这种深层次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探究能力要求相对就低。

    因此我们用的力度就比较弱了。反过来如果是阅读和散文,小说,刚才我们提到的这样一些审美性的问题,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就是把这种思想感情给潜藏进去了,柔和进去了,你从文字本身你看不出来,你要看出来了,这就比较直白了,从咱们中国人的审美角度而言,我们还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觉得这就是好文章,我们觉得这个创作是失败的,一般比较入门级的创作,像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上来会写“我今天做了什么,最后我写了这件事,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画龙点睛一下,进入高考,都是名家名篇名作,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求考生要花大力气来读清楚,读明白深层次的含义。

    我举个例子,我举了古人的一首诗,苏轼有一首卜算子,这首词当中有“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为什么这句话非常重要,这句话的重要性跟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散文小说阅读当中的难度是同一个问题,它告诉你一个什么信息呢?天气转凉,在一个黄昏,一只倦鸟归巢了,这棵树不适合自己栖息,这棵树也不适合,自己有一个完美的标准,发现外物都不适合自己,自己只能在天涯漂流。你想苏轼这样的大词人写的时候肯定不仅仅是描写一只大雁怎样的左顾徘徊,肯定不是写这个,苏轼其实想表现自己,坚守自己内心的政治原则的过程当中,受到新党和旧党两党,就落得天涯孤鸿的情景。

    在小说散文阅读当中,你也不能停留在文字的表层,你得结合大的背景,你得结合全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揣测、探究,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常情常意,这个事情如果在我身上,它可能会激发出来一种情感是什么。

    所以说真的要结合方方面面的一些东西。那在写作方面呢?现在有没有一些补救的措施或者是提高的可能性呢?

  (责任编辑:李书信)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