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艺考热降温须釜底抽薪
日前,笔者从中央美术学院得知,今年该校招生800人,报名考生却达近两万人,算下来录取比例差不多是1∶25,艺术高考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据相关人士透露,参加艺术类高考的考生,绝大多数参加了各种类型的艺术高考培训班。当前的艺考培训,已经形成每年数十亿元的庞大市场。
对于艺术高考的火爆,许多人士表示担忧,并认为艺考培训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吕胜中教授认为,艺术培训确实使考生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如果要取消艺考培训,那么必须大力加强中学阶段美术教育,否则,就不得不降低艺术院校的招生录取标准。
笔者非常赞同吕教授的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各类艺考培训班,只要他们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不损害考生权益,人们就没有理由指责他们。要给艺考热降温,还得从源头抓起。
首先,应通过合理引导,减少考生对艺术类高等教育的“需求”。从目前美术、音乐、表演等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成为明星、名家的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干着普通的工作,不少人甚至因为人才过剩不得不改行就业。这和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校门时的期望与憧憬相去甚远。艺术类院校在进行招生宣传时,应该尽到如实告知各专业就业状况的义务,以免一些考生到毕业时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近年艺术考生猛增,还与中学别有用心的推荐有关。在许多地方,到了高二下学期或者高三上学期,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成绩,找那些成绩垫底的学生谈话,劝他们报考文化课要求低的艺术类招生,将他们单独编班,组织他们参加考前培训,学校在计算升学率时分类进行统计评价。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合作,还能从中获利。四川美术学院某教授感叹:“以前很多人对艺术类院校心存敬畏,不太敢报考,现在倒好,根本不看看自己什么水平就都涌来了。”不从高考升学率的评价、高中教学和考生报考的合理分流这方面进行改革的话,艺考大军的规模就不会缩减,尽管很多人都知道,自己不过充当了毫无意义的“分母”。
其次,要加强中学阶段艺术教育,增加学习机会的“供给”。为什么那么多考生要去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艺考培训班?因为缺乏体制内的学习途径。大家不妨去调查一下,现在各地中学还有多少按照规定开设了美术、音乐等课程?课时是否充足,师资力量怎样,教学水平又如何?中学艺术类课程的缺失造成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艺考培训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而现在某些艺术教育搞得比较好的学校,也只是针对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发展特长,获得高考加分或通过自主招生途径入学。
在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教授看来,中学艺术教育的缺失不仅仅造成体制内艺术教育供给不足,给艺术院校招生带来困扰,更为重要的是导致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下降。看看近现代各个领域的大家,许多人在科学领域成就非凡,艺术造诣也非常深厚,而反观现在的大学校园和培养出的毕业生,“艺术盲”越来越多。吕胜中认为,艺术素养是文化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养低下,比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低问题更严重。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中学阶段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满足考生需求,给艺术培训热降温,更关系到未来人才培养的全局。
(责任编辑:王露)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