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走进化学世界 常见易错点剖析

2011-03-16 10:51:29 来源:育路教育网

    易错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

    例: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蒸发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

    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爆炸可分以下3类:①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②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③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水的蒸发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而轮胎爆炸、金属导电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高粱酿酒是高粱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酒精。

    答案:B

    易错点2  区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例: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酒精挥发

    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

    C.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    氢气难溶于水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

    本题易错选A.错选A是因为同学们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两个概念混淆不清。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它不是对物质性质的描述。

    解析:对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描述易混为一体,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的内在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才能表现出来;有时只需感、观及仪器测量即可。B选项都是物质的化学性质;C选项描述的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

    易错点3  化学实验现象与结论描述的区别

    同学们常将描述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混淆。在观察现象时往往只考虑变化后的现象,不考虑变化时的现象和变化前的现象,描述现象时往往以结论代替现象。现象是能看到、能感觉到的,而生成的物质是什么是看不到的。

    例: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

    对现象和结论不能区分,乱猜答案而错选B、C、D.

    解析:“蜡烛燃烧,放热,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若改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为实验结论。结论往往由现象推出,二者不可混淆。

    答案:A

    易错点4  化学仪器的使用范围

    认识并学会如何使用化学仪器是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前提,也是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考查的形式有:据图写仪器名称、根据提供仪器的图形或名称,判断其基本用途与使用注意事项等。只要掌握了各种仪器的材质、构造、用途、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解答此类题目并不困难。

    例:实验室中锌粒通常盛放在下面的哪种瓶中(   )

201081310333.jpg

    错选B,记忆模糊,分不清广口瓶与细口瓶存放药品的区别;错选D,观察不仔细,只记住块状固体应放入广口瓶中,应选口大的仪器,而没有注意到D其实是集气瓶。

    解析:在化学实验室中,固体存放在广口瓶中,液体盛在细口瓶中。

    答案:A

  (责任编辑:李书信)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