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招生大战实质是教育权力腐败
有考生的志愿资料提交不上去,有人的志愿资料却漫天飞舞;有人“被落榜”,有人“被34家高校录取”。如果说李盟盟的“被落榜”是一出悲剧的话,我们却难说“被34家学校录取”是一出喜剧。只能说,小梁身上是被导演了一出闹剧。
这是典型的“个人信息泄露”,让人感到后果很严重的是,泄露小梁信息的不是江湖骗子,不是无业游民,而是指导高考录取工作的相关权力部门。考生在接到通知书之后,还真有可能去上了那所学校。学校有好处,自然会对权力进行收买,对于权力来说,也就有了所谓的“权力经济”———用权力换钱花。
说得文雅一点就是权力寻租,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权力腐败。但是,作为权力部门来讲,本应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最后保护者与维权者,在这里,却成了导演出卖个人信息的始作俑者,着实让人愤慨。
本质上讲,无论是“被落榜”还是“被录取”,其根源都是一个———监督缺位情况下的教育权力越位。此语境之下,相信无论是小梁,还是李盟盟,都绝非是唯一受害者。由此看来,加强对教育权力的监督,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苏婧)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