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咨询会上 家长关注九大焦点问题(2)
问题5
高校有哪些特色班?
在咨询会上,家长和考生询问,学校是否有开设类似于“特色班”、“精英班”、“创新班”的举措,家长表示,现在读大学越来越大众化,如果能够进入到这些小班,学校能够给这些学生“开小灶”,更像“精英化”教学,家长会更放心。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为了吸引考生,不少高校都设立了特色班,比如,广外设有国际商务精英班,广州医学院开设了“南山班”,广州大学开了“粤铁班”等。不同的小灶班各有特色,家长可以多看招生简章。
问题6
进了烂专业咋办?
平行志愿下,稍有不慎就可能落榜,对此,老师们都建议在专业是否服从中填写“服从”字样,但是如果真的进了不好的专业,进校后还能不能变呢?在咨询会上,不少家长们对于“专业服从”有异议。
记者采访多所高校获悉,目前各校对于双学位修读的限制越来越少,开设的专业选择也越来越多。比如,华农就规定学生只要有精力都可读双学位,校内所有专业都可以申请,4年可同时毕业。可以很好的解决考生害怕录取到不喜欢专业的问题。
广东商学院的老师表示,学生一年后成绩排名在全年级前15%的学生可申请转专业,前三个学期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的学生则可以修读第二学位。广州大学目前可修读的双学位专业有16个,但都是文管类的专业,理工科暂时还没开设。
问题7
招生计划少会否被挤掉?
在咨询会上,许多家长和考生拿着招生简章,不断地对比各校的招生人数。有家长表示,招生人数太少,怕被挤下来。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不少重点高校都增加了在广东的招生计划。比如华南师范大学增加了200个师范生计划。大多数院校的招生计划基本与去年持平,也有个别院校变动。例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今年增加1200个名额,同时新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日语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新专业;广东海洋大学本科增加100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今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计划招收省内学生2000名,主要是师范类专业为主。
问题8
职业测评究竟有没有用?
考生对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比较模糊?不用怕!近日举行的高招咨询会上,多所高校专门设置了“职业测评与指导区”。学生在门外领取测评表,填完后交由专业老师指导,吸引了不少考生,现场十几名职业规划老师应接不暇,根据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剖析,并为学生的职业选择作出建议。但现场有不少考生和家长担心,“这些测评究竟有没有用,根据指导报的专业真的一定适合孩子吗?”
对此,记者采访了广州多所高校招生办负责人,负责人表示,测评对孩子应该有一定的帮助,其中设计的问题都是根据孩子的内心需要来回答,结果是真实的,测评可以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并以此指导自己去报读专业。
这种测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作填报志愿时专业选择的参考,但也不用过于完全相信。
问题9
是在本部还是分校就读?
连日来,广州多所高校都被逼问,新生到底是在广州读书还是在其它城市。据悉,包括中大、暨大、广东商学院等高校在内,都分设了不同的校区,比如,中大规定,新生有的在珠海校区,有的在大学城校区。广东商学院则规定大部分学生头一两年在佛山三水就读。暨南大学则有部分专业学生需在珠海就读。在广东商学院咨询摊位前,考生不断逼问“是四年都在佛山三水还是大三的时候可以回广州?”不少家长都表示,希望孩子在广州读大学,在广州找工作。
家长们的要求让高校实在“吃不消”,五邑大学的老师则向记者抱怨:“没办法,五邑大学身在二线城市,按照以往,广州的孩子都不想到‘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