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全社会都应摆脱“沉重高考”心理

2010-06-07 09:34: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天,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大幕。昨天,教育部就提醒高生,在高考中的违规行为,除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外,还将被记入诚信档案;为了给高考护航,今年北京警方还首次动用特警为考生巡逻;许多地方呼吁全社会为高考生“让路”。

这样的高考情势,延续着高考多年来似乎不变的主题——沉重。不论是那些从国家集体层面对高考进行盘点的宏大叙事,还是从公民个体层面对高考做出的往事回记,我们极少能够看到从那种无边的滞重与沉郁中抽身而出的样本。很显然,高考不应该总是留给国家与国民那么多难以言述的滞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情结浓得化不开,更加使高考深陷于沉重的社会氛围中。尽管时代车轮不可遏止地滚滚向前,文化多元与多元价值吁求着当今社会走向更加开放与宽容,但是,作为国家文化现象的高考却无法系统地聚合起时代应有的文化价值,这实际上才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试问一下,在今天,能够有多少国民不将那些落榜考生视为“教育的废品”呢?“教育的废品”这个说法,来自于徐贲的自嘲。徐贲是著名学者,也是近年来很有影响的评论人。他的许多著述都让人隐约看到当下中国最重要的时代困境的出口。这样睿智的人,在求学的时候,并没有好好上课,他后来感叹说,“我是教育的废品,如果我是教育优等品的话,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问题是,恰恰就是这样的“教育废品”,却绕开了某种迂腐的学问,以激情与理性的奇妙混合的文字,来让人感受到独立思想的魅力。这也不是一种成功人生吗?

“教育的废品”拥有幸福的人生,在今天早就不再是孤证了。这些年,我们见到太多诸如郑渊洁、丁俊晖、韩寒这样绕过高考实现人生价值的人。不必讳言,今天的教育并不能够真正承担起培养具有独立精神的现代公民的重任,今天高考存在着很多以公平的名义行不公平事实的情况,高等教育与就业还存在太多的现实悖论,面对这些价值错位与现实断裂,真正独立的个体至少没有必要完全匍匐于现代应试教育之下。虽然我们还不能说社会已经为每一个人都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但是,强调个体的内心认同,懂得每一种人生都可能会有精彩,不再把高考失利者视为无法实现价值的“教育废品”,应该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全社会对待高考,不应该再简单停留在单一的教育视角了。在对待高考上,真的希望能够尽早形成多元、开放、宽容的国家文化心理,让国民心态普遍走出“沉重高考”的文化焦虑,来真正实现高考的全社会心理转身。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