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心理学博士破解考前焦虑 安慰不当适得其反

2010-05-21 08:44:16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高考即将开锣。有不少家长近日反映,孩子已经开始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记者特别采访了纳思教育集团副总经理,心理学博士李育新。他把孩子大考前产生不良情绪的症结,首先归向大人一方:“孩子考前紧张,家长、老师不是局外人,反而是问题根源之一,应该首先行动起来。”

  90后考生的特点是情商、逆境商都比较低,情绪的变动系数大。这些孩子很容易出现“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爱学习一门课程”,或者“跟家长赌气,偏偏逆反不好好学习”的情况。李育新认为,越是到考前,考生与其说是众星拱月,不如说是众矢之的。考生往往每天时时看到倒计时牌,耳朵里充斥着“加把劲了”,这可能最让他们揪心。

  李育新认为,家长要多用“放大镜”肯定孩子的成绩,但语言要讲求艺术。他认为,家长们大多没有意识到一个“通病”——特别爱暗示,反而让孩子紧张。“比如孩子临出门去考试,家长会说‘别紧张噢,粗心的毛病不能犯。’对于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魔咒——本来不紧张的一听就紧张了!”同样一句话,李育新建议家长“何不说成‘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好!’”

  而课堂上,老师除了讲题,也很喜欢说“上届同学取得了怎样怎样的成绩,你们这届如何如何欠缺。”——听着心凉。建议老师试着说“你们这届是我教过的最棒的孩子!”千万别吝啬你的鼓舞,这对信任老师的学生们来讲非常重要。

  李育新在白纸上写了一个单词stressed(压力),这是个让学生很害怕的词,好像没有办法解脱。“其实,你把这个单词反过来写,就是desserts(甜点),一听甜点,是不就让人很轻松?”李育新表示,临考前,大家不妨都从别处看待问题,这样,不良情绪不仅不会爆发,反而能转变成动力。
 

  (责任编辑:王烨)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