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高考难题要迎难而上

2010-05-19 12:56:22 来源:检察日报

  只要改革开放仍将深入、市场经济仍将发展,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升学问题就必须解决,不管有多么困难。实际上,流动人口子女升学问题并非无解,比如,很多人呼吁高考(论坛)招生按生源比例分配名额,均衡各地的录取比例,就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B2020年)》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据此,教育部将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主要指高考)纳入教改“先行先试”的范畴,并于日前下发《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希望各地申报改革试点,提出改革方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人们四处流动,然而,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高考体制却远远滞后于时代,使得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成为一大问题。以前,外来人员子女上学遭遇重重阻碍,或被公办学校拒之门外,或要交一笔不菲的“借读费”。现在,这个问题正在解决,外来人员子女逐渐享受到了义务教育的阳光雨露,但另一个问题很快凸显出来:他们能在流入地上学,却无法参加高考。由于各地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不一样,他们回老家参加高考往往“水土不服”,难以考取好成绩,他们的权益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损害。不得已,很多流动人口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接受基础教育,“留守儿童”由此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各地高考录取比例、录取分数线相差很大,为了考大学、考好大学,一些人通过各种途径迁移户口,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以求让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高考移民”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一些省份每年都会发起大规模封堵、查处“高考移民”行动,“高考移民”被禁止在流入地参加高考,他们中的一些人又无法回到迁出地参加高考,这就形成一个奇异现象:中国学生无法在中国参加高考。“无处高考”是对户籍制度、高考制度的极端嘲讽。

  让外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达此改革目标确实有很多困难,正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所言,这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解决起来“相当复杂”。笔者补充一点,也足可见此项改革之难:外来人员子女在某地参加高考,势必会“分享”当地居民子女上大学的机会,亦有损户籍居民的既得利益。当改革影响千万市民的既得利益时,他们会答应吗?会平等对待外来人员及其子女吗?当地政府会力排众议强力推行改革吗?恐怕很难。

  但是,只要改革开放仍将深入、市场经济仍将发展,那么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升学问题就必须解决,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都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闯出一条新路来。实际上,流动人口子女升学问题并非无解,比如,很多人呼吁高考招生按生源比例分配名额,均衡各地的录取比例,就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即使各地录取比例难以做到“一刀切”,至少应对外来考生较多的省份给予招生名额上的倾斜,以保证积极推行改革的地方不吃亏。

  均衡高考录取比例,或给予外来考生较多的省份招生名额上的倾斜,可视做解决流动人员子女高考难题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如此,才能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子女“分享”户籍考生的升学名额,赢得户籍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改革才有望推行下去。否则,改革必将遭遇来自户籍居民的强大阻力,很难顺利推进,而且将会引起户籍居民对外来人员及其子女的排斥甚至仇视,新一轮地域歧视和排外风潮将会卷土重来,改革的结果可能得不偿失。对此尤需清醒认识,未雨绸缪。

  (责任编辑:李明慧)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