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重复注重节奏 考场作文怎样“有文采”(3)
(9)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学会舍弃》)
上段文字中的“止争斗于未起”是文言句式——状语后置,用在这里使语句整齐,节奏感强。
五、巧用名言警句
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使行文流畅,增强节奏感,还可以丰富语言的内涵。如:
(10)那夜,华子失眠了,他又一次把教师这两个字放在心的天平上,苦苦衡量。李国强的话又响在他的耳边,“像您一样”,他的脸不由地发起烧来。华子翻身下炕,打开灯,在日记本上郑重写道: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侯月亮的无聊,我永远是大山的儿子。(《无声的诺言》)
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句式长短结合,徐疾交替,在最关键的地方引用了一个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候月亮的无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达了华子的心声,凝练,厚重。又如:
(11)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认识自己》)
其中的“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引自汪国真的一首诗,放在这里警策、含蓄,又有力量,增强了语言的文采。
六、巧用重复
一说到重复就常常想到累赘、罗嗦,但是恰当地使用重复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12)命运没有规律,就像自然界的风雨。一场疾病,砸碎了她的大学梦。她读了一所普通的学校,学了一个普通的专业,进了一家普通的小厂,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平凡》)
(13)选择了高山,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也就选择了孤单;选择了机遇,也就选择了风险;选择了求索,也就选择了磨难;……几乎在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一段阴影相伴相随。(《选择》)
其中的“普通”“选择”使用了多次,从使用词语要参差错落的角度衡量,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在这里恰恰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七、注重节奏
古人作文特别讲究语言的音乐美,这是中国文学的特色。虽说现代语体文不必像文言文那样严格,但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好的文章要“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响”“让人家愿意念,也愿意听”(《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所以至少还要讲究一些节奏。如果有了节奏感,文采也就氤氲其中了。如:
(14)你向往山居的清净,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距离产生美》)
(15)快乐就压在烦恼的皱折里,藏在疼痛的口袋里,它在你的头顶,在你的脚下,在你深深的眸底。(《寻找快乐》)
虽然这两段中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仄上并不谐调,但是读起来却有节奏感,若把“千山万水”“温馨与柔美”句换至最前边,把“在你深深的眸底”改成诸如“身边”“心里”等,就失去了这个效果。
有时也要讲究点平仄。前一句是仄声煞尾,后一句煞尾的就应是平声。这样可使声调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如:
(16)南国之秋,当然是有它特异的地方,譬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故都的秋》)
四个排比句的末一字是仄平仄平,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和鸣。
(责任编辑:王烨)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