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 专家称孩子和家长调整心态最重要(2)
专家支招
积极调整用心疏导
孩子和家长都需要调整心态
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资深专家、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说,面对落榜,考生及其家长都需要调整心态。
年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考试结束到公布成绩这段时间,是一个真空地带,也是“考后综合征”的高发期。在这期间,由于强烈的成功欲望和考试现实形成的落差,不少考生和考生家长在心理上一下子难以适应,容易出现抑郁、焦躁或者过分放纵等心理问题。
对考生来说,落榜后容易产生自卑、内疚、挫败、茫然等心理,甚至有些会出现妒忌、自暴自弃等极端心理。此时,考生要尽快走出这些误区。首先,要正确评估自己,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要把自己评价得过低,全面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还要懂得高考带有一定偶然性,不能凭一次考试论英雄,要把落榜当做一次考验,使自己振作起来。其次,通过帮家长做家务,或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旅游散心等方式,分散、转移对高考落榜的注意力,使考试失败的阴影逐渐淡化。也可以选择一些室外活动,比如说参与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等,或者在家看书,进行适当的学习,准备迎接自己新的生活。
对家长来说,得知孩子落榜后,必须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地认识现实,走出心理“死胡同”。家长应对孩子保持一份宽容,要尽量淡化落榜对自身、对孩子的心理压力,恢复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气息。要注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让他们合理宣泄,慢慢地走出来。不要去刺激孩子,切忌在孩子面前夸奖金榜题名者。同时,要在他人面前多谈自己孩子的优点,与孩子一道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家长还要学会给自己科学减压。如果家长实在感到心里烦躁,可以与亲朋好友一起沟通交流,为情绪的释放找到一个适当的渠道。
让落榜生自己走出心理误区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在谈到高考后考生心理调整时举到一个例子:郭沫若有次爬山,碰到一个落榜考生,对方准备到山里,找个地方自我了断,他写了一副对联,大概意思是:年年失望年年望,春在天边无处寻。郭沫若看后,稍微做了改动:年年失望年年盼,春在心中即可寻。这个孩子听说郭老对自己写的对联做了调整,专门找到郭老,感谢郭老一句话点醒了自己的人生。
无论内心承受多大的痛苦,最终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应该引导落榜生自己走出心理的误区。”郑州康馨健康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顾施展说,他从辅导过的一个落榜生身上,另有一番领悟--前年,18岁的小李高考落榜。父母坚持让他复读,而小李则固执地要选择就业。小李认为,自己从小就被父母“掌控”,如果他继续上学,仍然摆脱不了这种现状,他觉得工作后就可以脱离父母的“控制”。于是,喜爱网络设计的小李来到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小李十分勤奋,加之对网络设计上的天赋,他很快得到了公司的重用。但随着职位的升高,小李渐渐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越来越贫乏,他发觉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来提高自己的层次。去年,小李重新捡起课本,发奋学习,为自己喜爱的专业而拼搏。
“有时候,只有让孩子趟过了这条河,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顾施展说。
用你的故事去启迪他们
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然经常是先给某些人重重的一击,让他们倒伏在地,看谁能爬起来再投入人生的战场,那些毅力强大的勇敢者,就被选择为命运的主人。”
成才的路有千万条,高考并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渠道。如果你曾直面高考落榜的伤痛,经过不断进取,最终用艰辛和智慧打造出今天的辉煌。
(责任编辑:李明慧)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