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备考详解易失分四要点(2)
四、语言表达题
2009年语言表达题主要考查三个方面,一是语段的修改类。二是图文转换类。三是句子仿写类。与前两年相比,高考语言表达题不再注重形式的一味创新,而给人的感觉很实在,不加渲染——这不是没有创新,而是要求学生在内容上求“实”。
从评卷情况看,需要重点强调的就是看清题干要求,按要求作答,要什么给什么,问什么答什么。语言表达类题目只要看清题,按要求作答,得分基本不会出现太大落差。2009年之所以出现得分不理想或偏低现象,主要是由审题不够仔细造成的。
如第19题: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题干中,有“从构形角度”五个字,可不少考生没有仔细审读,造成了丢分。第20题仿句“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失分主要在于没有明了句式特点(所写三个句子与例句结构相同,有三个大句构成,每个大句有三个子句构成,每个大句的三个子句分别为主谓、动宾结构)、修辞(三个大句形成排比)、句间关系(三个大句的话题,意义上形成递进关系;每个大句的三个子句间,子句1为果,子句2、3为因)。
语言运用部分历来被称作高考的试验田,每年高考,各科试卷都有原创试题,它体现着高考命题的渐变性。它的最大特点是变化和创新,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检测。这个部分做得好的同学,整个语文试卷基本上也能够做得较好。
如何应对2010年高考语用题呢?
1.关注课本。要多注意课本中经典的小说、戏剧、散文,特别是那些写人写物的有代表性的文段和句子,要多读、多设计、多推敲。
2.关注生活、关注热点问题。每天都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和小事,值得关注的有意义的生活现象,引人争议的社会热点和焦点。如国庆阅兵、甲流防控、金融危机、气候会议、全民偷菜、房地产、甚至影视中的现象如“蜗居”等;2009年中国教育关键词,如:校长实名推荐制、总理听课、绩效工资、被就业、人梯救人、倒闭门、学术造假、富二代、教育均衡化等,这些都可以有意识让学生去概括、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辨证看问题,从积极层面去认识生活中的美;还可以设计一些概括类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练习。
3.关注新课程标准。2009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不仅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大事,而且也是我们国家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一年,这点在高考语用题中肯定会体现。河南省2010年高考是使用旧教材的最后一年,今年又是河南新课改的第二年,承上启下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在2010年的高考备考中,我们应当重视五个方面:第一,加大对源点知识及题型的解析训练;第二,立足教材,重视教材知识的积累及活用;第三,关注传统题型并结合时代特点,注入新的内容,注重语文知识灵活掌握;第四,重视知识的迁移训练;第五,写作上,应加大审题立意训练。另外,要重视新老教材的过渡性,在教学中对新教材的知识与体现的能力要有所渗透。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