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状元总结易错点(化学)二
易错点6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易错分析: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 :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易错点7 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易错分析: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易错点8 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易错分析: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含2 mol 碳碳键,1 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 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 mol乙烷分子含有6 mol碳氢键和1 mol碳碳键。
易错点9 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易错点10 物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易错分析:“电荷守恒“在定性实验与定量推断结合类试题中的主要应用有:(1)确定未知离子:已知部分离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确认其中一种未知;离子是什么。解题时,先写出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式,再根据所缺的电荷确定离子种类(阴离子或阳离子)。(2)确定已知离子存在:给出n种离子可能存在,能确定(n-1)中离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质的量,判断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要列出电荷守恒式,代入数据判断,若已知离子已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不存在;若已知离子不满足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一定存在。审题时要注意多个实验之间的有关联系,在连续实验中,上一步的试剂可能对下一步的实验有干扰。(3)任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否则溶液不能呈电中性。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