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提防五大招生陷阱

2009-06-18 15:38:07 来源:北国网-半岛晨报 
    高考刚一结束,各种教育机构的招生广告就开始粉墨登场了。最近,一些“国字号”的高校遭到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投诉。昨日,市工商和消协部门表示:考生选择高校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漏洞百出的“高校”

“中国工商管理大学”、“中国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传媒艺术学院”、“中国电子科技学院”等等等等,这一个个看似来头不小的“国字号”高校官网,和普通高校网站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不少家长向有关部门咨询后发现,这些学校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记者登录学校网页发现,首页中也包含了“学院概况”、“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常见版块。但记者发现,不少高校除了联系方式模糊不清外,公布的地址完全是子虚乌有,像中国工商管理大学的地址为“北京延庆长椿街512号”,而在北京延庆根本就没有长椿街这条路,另外不少学校公布的电话也无法打通。

通过网络搜索,记者查到诸如“中国经济贸易学院”、“中国财贸管理学院”、“中国财经贸易管理学院”、“中国国际经济学院”、“国际商业管理学院”等二十几所“国字号”的假高校网站。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从未批准成立过“国字号”的民办高校,凡是有权授予学位的普通高校,教育部都会有信息存档,并且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和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中公布。记者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和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中,也未发现这些“国字号”高校的名字。

工商部门提醒说,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以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为准,避免上当受骗。

“美丽谎言”只为争夺生源

一民办教育机构人员透露,在利益的诱惑下,生源被无数民办高校视为命脉,许多民办大学挖空心思编写招生简章包装自己。对此,工商部门表示将加大对虚假招生广告的督察力度:对招生广告发布主体严格把关,对未经审查的广告一律不予登记;对有明显违反国家政策和夸大、虚假宣传内容的坚决予以查处。

■提醒

民办高校报名须谨慎

工商和消协部门特别提醒家长和考生,在选择民办高校时务必注意三个方面:第一,看学校有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办学许可证》,在报名以前,有条件的尽量实地考察一下高校的办学条件。第二,看有无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第三,充分把握退学规定,一旦发现教学内容与招生简章上承诺的不符,要尽快退学。

招生广告暗藏五大陷阱

陷阱1

巧立名目乱收费

有的民办学校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违规收取高额学费。

陷阱2

文凭性质上含糊其词

沙河口区工商分局副局长赵立彪介绍,一些只有考试培训或专科教育资格的学校谎称自己能招本科生甚至硕士。此外,一些民办高校还常常将自考助学、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混为一谈。

陷阱3

师资问题上混淆视听

个别民办学校为把学生吸引进来,采取夸大事实的手法,把一般的执教老师吹嘘成“经验丰富的教授”,将一般的教学设备和环境夸大为“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环境优美、舒适”等,给学生和家长造成极大误导。

陷阱4

隐瞒获得文凭的条件

有的民办学校对学生取得文凭和就业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实际上成人高校或自修高校都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考试,取得学籍或单科合格证书才能毕业。有的学校号称学生毕业能够100%就业,而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陷阱5

虚假的头衔宣传

一些民办高校为吸引生源,刻意编造一些莫须有的诱人头衔来包装自己。他们往往先集合各地民办高校的简章 “参考”,然后提取最精华、最凝练词汇,集天下最豪华的金字招牌给自己。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